本站给各位分享的鳇鲟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鳇鲟和中华鲟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仅限于中国长江、珠江扰燃、东海和南海的主要航道。 尽管对珠江和长江种群的分类仍有分歧,但中国学者普遍将中华鲟分为两个种群; 一种是珠江中华鲟,春季产卵,濒临灭绝。另一种是长江鲟,秋季产卵,在葛洲坝坝下仍保持一定中李滑数量。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9年 ver 3.1—卖腊—极危(CR)。 [3]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3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吃了犯法吗?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吃了是犯法的。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华鲟鱼是特产的鱼类,并且全身运链都是宝,颇有“长江鱼王”的风范。
中华鲟习性:
中华鲟属于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水的最底层,为了适应水底的生活,它的嘴巴长得很特别,处于头的下面形似花瓣,没有牙齿。中华鲟形态威猛,个判悄拆体硕大,寿命较长,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掘枣大、寿命长的鱼。
中华鲟在江里出生,在海里长大,适宜于盐度1‰~35‰之间的水环境中生存。从幼鲟孵出游入大海到成年鲟返回长江繁育后代,最短也需要十年时间,世世代代,周而复始。
中华鲟的价值和用途
中华鲟鱼的营养价值
中华鲟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肌肉中蛋笑掘含白质含量为16.42-20.41%,脂肪为3.05-4.32%;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脂肪为16.63-27.58%;卵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90-29.70%,脂肪为18.06-24.00。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以测定的17种常见的氨基酸。
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半必需的氨基酸2种;非必需的氨基酸8种。中华鲟鱼的肌肉中还含有高含量的氨基酸,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低含量的氨基酸有组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其余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排列各有异同。雌性中华鲟鱼的个体肌肉含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散仔的含量占氨基酸含量的48.54%,卵粒占48.80%;雄性肌肉占49.105。由于其氨基酸含量高,故肉味鲜美,卵质亦佳,营养丰富。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鳇鱼和鲟鱼类相同。
中华鲟鱼的食疗功效
中华鲟鱼全身都是宝。长期食用鲟肉,对久治不愈的腰痛、胃病和脱发等、均具有显著疗效。 鲟的软骨有抗癌作用;鲟鳃有清热解毒的特效;鲟肝主治疮疥。鲟油治疗碰笑烫伤有特效;鲟鼻补虚下气。鱼鳔含骨胶原达80% 对白带、恶性肿瘤、肾虚、阳痿、遗精、滑精、咯血、吐血、肠出血及神经衰弱等均有显著疗效。鱼子有着类似于羊胎素的功效,具有美容、健身的作用,能驱杀人体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