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了解掌握关于济源大沟河钓鱼方面知识要点,其中也会对河南济源大沟河怎么样方面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介绍,希望能帮你解决现在遇到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的倒是真的比较严,每天晚上老师都要查宿舍,每天早上都要检查卫生 并且周日晚上还得回去学校上自习 简直就是高中生活 不过其他的倒是很好
1 。周围环境真的很好 首先大街上干干净净 不愧是国家卫生城市 国尺弯猜家园林城市 ,南门边是在河南省都能排上名次的很大很大的世纪广场,广场西边是国家篮球基地——中国济源篮球城,是CBA WCBA河南主赛场 不过现在河南的CBA球队降级了 就只剩下WCBA比赛了 不过闹槐还是能经常举办一些中国国家队的热身赛的 广场东边是济源市文化城 ,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可谓是精品建筑~~ 广场南边是济源市政府 和古轵生态园,是北方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不远处是济源科技馆和城展馆,绝对一流 学校北边是小吃、网吧、旅社住宿一条街
2.购物环境 学校北边是大商新世纪购物广场,是目前济源市最大的购物广场 ,学校南门往东走是丹尼斯沁园店 再往北是时代购物广场 乘车十几分钟到了宣化街就是购物的天堂了 包括建业新天地步行街 槐仙大楼 汤帝大厦 百货大楼 百姓家园购物广场 温州新时尚购物广场将来还要再建沃尔玛 快餐有德克士 肯德基 豪享来等等
3.市中心离学校不远处有一条河 真的很美 好多人钓鱼
4.学校硬件建设比较到位 ,住宿、实训中心,图书馆等等都是河南省一流建筑
5.旅游:郊区有济渎庙,外面镇里边还有小浪底水利风景区、黄河三峡景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猴山五龙口、女娲之乡小沟背景区,九里沟养生谷、西滩岛景陵型区等等 反正济源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6交通:济源市东临太极故里焦作市,南邻古都洛阳,北临陕西省晋城市和运城市、并有济焦,济洛、济晋、济运高速、在建的有济阳高速,铁路方面有焦枝铁路和侯月铁路交汇,在建济源至孟州铁路 在建洛阳--济源--焦作城际轻轨铁路
济源市十大旅游景点
济源市十大旅游景点有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口风景名胜区、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大明寺、济源济渎庙景区、轵国故城、柴庄延庆寺塔、济源市博物馆、小沟背·银河峡风景区。
1、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济源市西部和新安县北部,总面积约986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约273平方千米,是一座以典型地质剖面、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古生物化石、水体景观和地质工程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型地质公园。
2、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因思公移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3、五龙口风景名胜区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4、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
黄河三峡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逢北村,因黄河之上的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而得名。景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区内山水交歌、港湾交错、高峡平湖、奇峰林立,自然风光俊奇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乡之秀的壮丽画卷,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是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5、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6公里轵城镇,西临泥沟河。西汉时期,城曾两度封为侯国。大明寺前身是轵侯祭祖的焚修香院。宋仁宗康定元年改建为寺院,名通草禅院,金末毁于兵。元至元十三年始,前后用三十年时间进行重修,改称今名。
6、济源济渎庙景区
济渎庙,全称济州卜改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是吉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第弊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管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7、轵国故城
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能内地。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865米,南北宽1766米,占地330万平方米。东西稍宽,唯南城墙微向外折。东、南两城墙地上保留较好,发现城门遗迹各两处。
8、柴庄延庆寺塔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3公里柴庄东。宋景元年至三年建。为六角七层局26米密格式砖塔。外壁各层嵌有砖雕佛像一千多尊。砖雕精细,造型生动,近于北魏手法。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门可拾级登至二层。二层以上有叠涩式砖层收顶上置木板楼板已毁。南门内置《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所修舍利塔记》碑,为杨虚已仿晋王羲之行书。
9、济源市博物馆
济源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是济源市一家国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济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绝大多数是济源境内出土的两汉时期册判陶器文物。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反映两汉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拥有大量两汉时期出土文物,这在一个中小城市的博物馆中是难得一见的。
10、小沟背·银河峡风景区
小沟背·银河峡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晋豫交界的邵原镇境内,距济源市区55公里,既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精华所在,又是“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区内以石称奇,以水叫绝,急流、浅滩、暗河、飞瀑、跌水、幽潭随处可见,尤其是色彩斑斓的五色石和网纹清晰的砂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形象地称为“彩石谷”。
夏季水库野钓技巧
导语: 在水库钓鱼要想钓到大鱼有个好收获,使用海竿垂钓是必须的,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夏季水库野钓的技巧,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夏季水库野钓技巧
钓鱼中找底的技巧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水库流水口的夏钓技巧。每个大水库,都有一些小河或溪沟伸入库中,在它们与水库的交汇处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口。流水符合鱼的逆水而行的习性,流水口处含氧量充足,鱼类活跃。因为水的流动,才会有各种野生鱼类逆流觅食,夏钓流水比钓静水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流速适中才能恰到好处。所以在此施钓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早晚钓也可夜钓,不过在此处最好只钓沟中。
夏日天亮得较早,从4:50至6:30左右是最凉快的时段,7点钟一到人就开始感觉热了,如果选择在树下或伞下,就还可以继续坚持,即便这样,8点一过就要考虑收竿回府了。严格来讲,早上5点至7点是最佳的`早钓时段。夏日钓鱼要销弯找沟钓,不要在浅滩,因为浅滩处天一亮就不会有鱼了。要选注入大水库的主河口处,水深且沟面宽,不能选小沟汊。钓竿选用4.5米左右的手竿或者3.6米的矶竿。为什么还要选矶竿呢?因为在这样的流水口中大鲤鱼较多,有时也会遇到大草鱼,所以准备矶竿是必要的。
夏季水库野钓要掌握的技巧
我们需要及早赶到钓点,选好钓位,开始打窝。窝料可以是鱼饲料外加酒米和菜籽粉,把它们用水兑开后做成糟食,一次带1千克糟食做窝,第一次打窝用三分之二,余下的三分之一可以用来补窝。在野钓环境中,用蚯蚓活饵钓鲫鱼、黄颡鱼效果非常不错。如果想钓鲤鱼,也可以准备鲤鱼商品饵或是红薯块(半熟),此时可以同时用两根竿,一根手竿用蚯蚓钓鲫鱼,一根矶竿钓鲤鱼。
选择傍晚钓的人一般对鱼的习性比较了解,主要为了钓对象鱼。到了傍晚时分,大鲤鱼较多,因为太阳已然西下,阳光强度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鲤鱼比较活跃。傍晚钓鱼要求一个“快”字,打窝快、下竿快、中鱼快。钓者到沟边选选好钓点后随即布好窝子,用半熟的红薯块或马铃薯块来钓大鲤鱼。用商品鲤饵也行,但要先试用,试用中哪种商品饵有效就用哪一种。由于电鱼、网鱼的人多了起来,像鲶鱼和黄颡越来越少,如今想要夏季钓到它们是很难的。要是钓友所在的钓点野生鱼类保护较好,本地无电鱼、毒鱼的人,那么傍晚钓鲶鱼和黄颡也是很有乐趣的。用手竿传统钓组钓鲶鱼,饵料用鸡鸭的肝脏,有羊肝更好。钓黄颡用小矶竿串钩,效果非常不错。
夜钓与傍晚钓非常相似,对象鱼都很明确。因为水库入水处的小河大沟中鲤鱼多,所以可以主攻鲤鱼。要是鲶鱼和黄颡多,也可以专门准备钓这两种鱼。目前夜钓的设备十分先进,手竿玩法也是多样的。比方说,夜钓用海竿钓大鱼是非常刺激的,想实现大鱼梦的钓友可以试试。
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水库的海竿钓法。
大水库七八月份是库容最高的时候,这时大鱼一般都在库尾到库中的位置。我们只要在这段位置内找到一个海竿能抛到的、离老河道最近的点就亏老闷可以了。从入夜开始,在这样的点不断地布窝料,不断地钓,鱼会越聚越多。
那么,如何用最经济的办法布窝呢?如果单纯用商品饵布窝造价是很高的。我们可以用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这含世些容易找到的材料来打窝。现在这个时段,鲜玉米随处可见,用鲜玉米打窝最好不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连续几天打窝,并逐渐递减打窝量。先白天钓,比如钓点是靠山的,下午没有太阳,就可以下午出钓;如果早上没有太阳,就可选择早上出钓。白天只是试钓,目的是看有没有鱼,如果发现鱼进了窝,就可以夜钓了。
夜晚比较凉爽,是钓鱼的好时间。我们可以用草钓,选野苦麻菜的嫩叶做饵。这种野苦麻菜钓大草鱼的最大优势就是钓饵简单,钓效惊人,一旦草鱼入窝,那就让人忙不过来。用草和菜籽饼混合打窝,钓鱼时用发酵糟食夜钓,这样做的好处是除了能钓到大草鱼,还能钓到鲤鱼和青鱼,所以很多的钓友选择用糟食夜钓。如果在糟食里加入玉米粒,那么上大青鱼和超大体型草鱼的概率会更高。钓组是串钩,一副钓组是两枚9号以上的长条钩。两钩的子线要20厘米,坠子40克就可以。
夏日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来选择钓场,如果想钓小体型的鱼,那就不要用海竿,直接选手竿就行,而且不一定要到水库里钓;如果要钓大鱼,就需要往水库里人迹罕至的地方去。
夏季钓鱼有它独特的魅力,愿各位钓友选好钓场,活用技巧,钓到更多的欢乐。
洛阳洛神岛钓鱼的地方在哪
洛阳洛浦公园,地址:洛阳市西工区。
2、洛阳黄河小浪底水库,地址: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
3、洛阳青沟湖,地址:洛阳大平乡官停誉桥村北坡。
4、洛阳涧河城关段,地址:阳市新安县枝虚链。
5、洛阳禹门河水库,地址: 洛阳市洛宁县兴华乡禹门河村。
6、洛阳重渡沟关公湖,地址:洛阳栾川重渡沟风景区。
7、洛阳大沟口水库猛孙,地址:洛宁县城南20公里赵村乡东山底村南,洛河支流大丰峪中游。
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和高度。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农业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的济源市,始终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战略思想,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根本路径,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城绿相融、天蓝水碧、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发展格局。
强化生态理念,凝聚生态城市建设的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做到以理念统一思想、以理念指导行动,形成了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确立生态发展战略。按照“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求进、力求先行,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总思路,济源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在推进全域城镇化上作出示范、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上作出示范、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作出示范、在建设生态宜居精品城市上作出示范。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济源重要的发展战略。
打造生态发展品牌。坚持以改善城乡生态为核心,全市动员,深入推进城市创建,打造城市发展品牌,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集中力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市建设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按照教育为先导、建设为根本、创建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和引导节约和环保的社会价值观念,使“健康生活、文明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强化生态建设考核。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领导责任、监督检查、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对各部门既考核GDP又考核COD,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优化发展布局,拓展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功能的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把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作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依托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整合发展空间,规划建设了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区、虎岭转型发展功能区、玉川循环经济功能区、西霞湖生态经济功能区、王屋山生态旅游功能区、东部高效农业功能区等六个功能区,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突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建设宜居城市。按照“山水为本、文化为魂”的思路,将山水、文化等元素纳入城市总体构架之中,构建“四水环绕、多湖点缀”的生态景观系统。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88%、绿地率达到38.3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26平方米,正在扎实推进济渎品片区、北蟒河片区、东湖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有效彰显。
推进生态一体。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构想,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区延伸到农村,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11个镇全部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站,其中5个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133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省级以上生态镇和生态村的比例居河南省第一位。
强化环境保护,突破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保沟道工程建设、生态林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区域生态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自我改善能力。
大力实施重点水利项目。先后规划实施了蟒河口水库、河口村水库、小浪底北岸灌区等大型水利生态项目,加强中心城区、南太行、沿黄和西部山区水系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了白马河、愁沟河、大横岭、毛岭河、王庄河以及王屋山区2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5%以上,建成了王屋山水保生态建设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示范区。完成了砚瓦河、大沟河、白马河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
开展水保沟道治理。先后投资1900余万元,加大淤地坝等沟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力度。完成山口骨干坝工程,可蓄水100万立方米,灌溉2500余亩耕地,解决了山口村2000人饮水困难;实施砚瓦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淤地坝46座,新增库容608万方,蓄水230万方,拦泥346万方,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3150亩。
开展林业生态建设。2006年以来,连续5年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中心城区绿化、村镇绿化、绿色单位建设“五大工程”,全面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截至2011年底,全市完成造林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2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全市初步构建了由林木、水系、绿地相互连接、互为补充的生态网络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生态城市建设的效益
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推进产业集聚。把专业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建设,规划建设了3个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建设了4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济源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了“一带三区五园六街”的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两带一区”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能源和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强基求突破”的总体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钢铁、铅锌、能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河南豫光金铅的“一步炼铅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进了富士康、伊利等先进企业集团,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强化节能减排。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先后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98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至201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3.4%和33.1%。连续五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生态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不仅改善了济源的生态环境,更提升了济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协调发展之路。
68万愚公儿女正沿着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向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济源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