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石首鱼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 1、石首鱼指的是什么鱼?
- 2、古籍中的石首鱼简介
- 3、石首鱼是什么啊
- 4、黄鱼为什么又称“石首鱼”
- 5、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目的是什么?
石首鱼指的是什么鱼?
石首鱼是指黄花鱼。
石首鱼 又名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石首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约160种鱼的统称。一般为底栖,肉食性,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
大黄鱼,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
主要类别
叫姑鱼属和湾(鱼或)属聚类成叫姑鱼亚科,支持国内学者认为该亚科与石首鱼类其他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的观点。叫姑鱼属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同科其他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叫姑鱼属较为原始,种间分化早。
古籍中的石首鱼简介
《*辞典》:石首鱼出处《食性本草》拼音名ShíShǒuYú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肉。原形态①大黄鱼,又名:大黄花鱼。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较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唇薄;上颌骨能伸缩。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较长。鳞片栉状,侧浅鳞57;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为大。背鳍及臀鳍的鳍条部2/3以上均蒙小圆鳞。侧线前部较弯曲,后部较直。背鳍Ⅷ~Ⅹ31,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臀鳍Ⅱ9,起点约与背鳍鳍条的中部相对,胸鳍15,起点在鳃盖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多活动于海水中下层,有洄游习性。分布我国东海、南海;浙江舟山群岛最多,黄海很少见。②小黄鱼,又名:小黄花鱼,花鱼,古鱼,大眼。形状和大黄鱼相近而小。体长约20厘米。侧线鳞60~63。背鳍Ⅸ34~36,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臀鳍Ⅱ9,起点稍后于背鳍鳍条的中部。胸鳍19,长而尖,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稍短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有洄游习性。分布我国黄海、渤海。以上两种动物的干制品(石首鱼鲞),头骨中的耳石(鱼脑石)、鳔(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化学成份每100克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克;蛋白质17.6,16.7克;脂肪0.8,3.5克;灰分0.9,0.9克;钙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铁0.9,1。2毫克;硫胺素O.01,O.01毫克;核黄素
详见百科词条:石首鱼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48:39 共109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石首鱼是什么啊
石首鱼
药 名:石首鱼(黄花鱼、石头鱼、黄鱼、海鱼、黄鱼)
来 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肉
性味归经:甘、平
功 效:主下力、明目
主 治:安心神、开益胃气、填精
养殖条件: 育苗方法和日常管理如下:10 日龄前为静水培育,10 日龄后每天换水30 %一50 % ,并每天定时用虹吸管吸除池底残饵、死苗及其它脏物,加水后添加一定浓度的小球藻液,进行“绿水培育”。仔鱼出膜第Zd 开始投喂轮虫,并使池内轮虫保持在7 一10 个/ml ,以后逐渐增至20 个/ml 左右。7 日龄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密度保持在3 一5 个/ml ,并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13 日后增喂经40 目筛网过滤的挠足类,并逐渐增大挠足类的投喂量。随着鱼苗个体的增大,挠足类可不经过滤而直接投喂。
注 意:大黄鱼运输是很重要的。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 )运输前几天,最好能增加挠足类的投喂量,因为卤虫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这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正是海水鱼类所需要的。如果单纯投喂卤虫,仔鱼的死亡率高,在运输前应适当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苗对运输过程震动的适应性。(2 )如用双层塑料袋包装运输,在包装前停饵4h ,最好能把幼苗集中在一小型网箱内,使鱼苗能适应密集群体的环境,并排出粪便及过多的粘液,lh 后包旁洞碰装,包装时动作要快而轻。在炎热的夏季,包装用水应降温3 一4 ℃ ;包装数量视鱼苗大小、运输距离远近而定。(3 )尽可能选用较大型的运输工具。用船运输应避免风浪较大的天气运苗;如用车运输,在路面不好的情况下,应减慢车速,避免震动过大。(4 )最好能在较暗的环境下运输鱼苗,如密封的运输车、活水舱船。大黄鱼鱼苗同其它鱼类的鱼苗不同,在黑暗的环境中仍可均匀分布于各水颤瞎层中,可避免因集群而造成局部缺氧所引起的死亡。但用水箱运输车运输时,水箱一定要加盖,以避免鱼苗跃出箱外。看图运谈:
石首鱼又名黄鱼,主要生活在多泥沙的海底,大部分过群体生活。石首鱼主要以贝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与其它鱼不同的是,石首鱼群经常会发出呻吟一样的声音,这是它们联络的信号,但是渔民们却可以根据这种声音对其进行捕捞。中国所产的石首鱼种类有大黄鱼、小黄鱼以及梅童鱼。
再看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黄鱼为什么又称“石首鱼”
石首鱼又名黄鱼,主要生活在吵改多泥沙的海底,大部分过群体生活。石首鱼主要以贝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与其它鱼不同的是,石首鱼群经常会发出呻吟一样的声音,这是它们联络的信号,但是渔民们却可以根据这种声音对其进行捕捞。中国所产的石首鱼种类有大黄鱼、小黄鱼以及梅童鱼。释名: 石头鱼、江鱼、黄花鱼。干者名想鱼。气味: (肉)甘、平、无毒。
主治: 1、开胃益气。用石首鱼与菜作汤吃。 2、水有积食。用想鱼炙熟吃。 3、蜈蚣咬伤。用白想皮贴伤处。 4、石淋。用石首鱼头中石(按:即耳石)十四具,与当归等分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饮服,立愈。
5、耳出脓。用石首鱼头中石研为末,或烧存性后研为末,敷涂耳内。【药 名】 石首鱼 【拼 音】 SHISHOUYU 【来 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肉。 【功 效】 开胃、益气、明目、养心安神。 【主 治】 治食欲不振、下利、失眠症、心悸、健忘。 【性味归经】 甘,平。①崔禹锡《食经》:“味甘,温,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 入脾、胃二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少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 【用药忌宜或昌】 ①《本草汇言》:“动风发气,起痰助毒。”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热。” 【别 名】 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鱢(《医心方》)、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纂要》) ①大黄鱼 ,又名:大黄花鱼。②小黄鱼 ,又名:小黄花鱼、花鱼、古鱼、大眼 【药用部位】 以上两种动物的干制品(石首鱼鲞)、头骨中的耳石(鱼脑石)、鳔(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①大黄鱼 分布我国东海、南海;浙江舟山群岛最多,升团判黄海很少见。②小黄鱼 分布我国黄海、渤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冬采收。 【拉丁名】 ①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②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考 证】 食性本草。 【中药化学成分】 每100克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克;蛋白质17.6,16.7克;脂肪0.8, 3.5克;灰分0.9,0.9克;钙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铁0.9,1.2毫克;硫胺素0.01,0.01毫克;核黄素0.10,0.14毫克;尼克酸0.8,0.9毫克。每1公斤鲜石首鱼含碘120微克。
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目的是什么?
石首鱼类能发出叫声,特别是在谈情说爱的时候,会发出巨大叫声,发出爱的召唤和宣泄,所以是为了“集群”。
石鱼脑袋里面有两颗坚硬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碾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交配期间特别常见,特别是在谈情说爱的时候,会发出巨大叫声,发出爱的召唤和宣泄。
石首鱼又名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石首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约160种鱼的统称,一般为底栖,肉食性,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