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给钓友们逐一谈谈石柱龙池坝水库钓鱼,以及石柱龙池坝水库钓鱼地点对应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参考借鉴,可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木兰天池一日游应该怎么规划比较好?
一、“木兰天池”一日游的规划是:
1、首先我们在网上团购了两张门票,共花费100元。然后在武汉港坐10点钟的大巴班次去木兰天池。
2、12点左右到了木兰天池,取票,进场。
3、从进门往左边的入口上去,走过小瀑布,上石阶,往下可以看到一副小全景,然后继续往上走,经过了龙脊石,令牌石等等,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拍照啊哈哈。一路向上,最后爬过滑草场上天池。
4、到达天池已经三点多,对于我们很少锻炼的人来说运动量还是稍稍有些大的,想着4点可能有班车回去,于是没有再往下走,便跟着人群下山了。
5、 走过一段山路后,来到滑道,可以直接滑到山下,30元一人。该拍的也拍完了,滑道也是我们计划中的一部分,于是立马交钱就上,咋一看还是有点害怕的,不过小孩子都在玩,想想也就不怕了。
6、负责滑道的是个热心的老师傅,给每个玩滑道的游客绑上垫子,热心的交待滑倒上怎么刹车,以及安全等事宜。滑道蜿蜒曲折,但并不陡峭,大概花了十来分钟就滑到了底部。
出门刚好4点,结果并没有大巴召唤我们,有的只碰基是三三两两跑滴滴的私家车,我们只好乘着车按原路返回,最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到家已经将近8点,一天的行程也是累的够呛,简单的吃了点就洗洗睡觉,等待明天继续升起的太阳。
7、 总花费一百七十元左右,时间大部分在路上,不过据说跟团也是在路上,所以实在无法比较好坏,不过这一天我们两个女生还是挺开心的,如果自己家有私家车的应该会方便许多。
二、木兰天池简介:
1、木兰天池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镇的石门山,在木兰生态旅游区西部,东与木兰山、木兰湖毗邻,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
2、木兰天池风景区距武汉市中心仅55公银颂里,距天河机场仅45公里。整个景区占地面积4800亩,分为风景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属大别山南麓一脉。
3、木兰天池,相传是花木兰将军的外婆家,是花木兰将军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
三、基本信息:
1、木兰天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木兰天池景区位于武汉黄陂区以北,属大别山南麓一脉,整体面积达9000亩,海拔约450米,水域面积360亩,湖泊平均深度50多米,是武汉知名森林峡谷生态旅游区。 浪漫山水景园,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特别是高山环抱的天池水如明镜,清澈见底。游船踏浪,驶过青山白云倒映的池水,仿佛来到人间仙境。
2、高峡人家景园,主要由朱家山寨、草原人家、动感河湾以及木兰外婆家组成。在这里,游人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高峡人家风情,又可品味到浓浓的木兰文化。
3、森林公园景园,总面积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各种珍贵的动植物达1000多种。这里也是三峡濒危植物保护培育基地,有十几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此落户。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游客进行森林沐浴的最佳去处。
4、沿路穿插其中集惊险、刺激、娱乐于一体的参与性游戏项目让游人尽情徜徉在大自然怀抱的同时,也放飞了心情。
四、景点介绍:
1、外婆桥
木兰天池景区内共有两处外婆桥,一处是现在介绍的石制的外婆桥,在景区山顶的外婆园还有一个木制的外婆桥。传说中,当时的天池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游步道,小木兰只能步行军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来到外婆桥,图片上看到的外婆桥就是小木兰到外婆家去的必经之道,也是正个路程中经过的第一座桥。当然了过了这么多年外婆桥的样子没变,可是材料却变成了水泥结构的了。
2、龙池
龙池传说中一个天然的池子,但实际上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人工做的池子,只是具体的建造年限不是很清楚锋吵郑。在没有上到龙池上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龙池上一条笔直的拦水坝。上到龙池大坝后,转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已走过的综合服务区,这也是上山后最不容错过的第一景------综合服务区全景图。
3、三道门
此处距"三道门"约15米(向西),为2亿多年前的高压片石经长年的风化和泉流的冲涮而成。
传说版:这块形似蘑菇状的大石头就叫做縻龙桩。民谚云,有水无肥半边谷,有肥无水望天哭。为免遭洪涝之苦、干旱之灾,龙池堰的人民经常供奉龙王,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间,这里还要举办祭龙会、玩龙灯。东海龙王受到供奉,十分感动,就派来虾兵螃将,将顽皮的小白龙用绳子绑在了这块大石头上,让它把守在大峡谷之山口,阻止山洪冲毁百姓田地、庄园。不安分的小白龙烦燥起来,经常翻腾摆动,结果大石头的下端被系龙绳勒出了一道深深的痕印。
五、风景区介绍
1、木兰天池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达200多处,其中游人可通达的景观有40多处。在自然景观中,最为有名的是天池峡谷中的“上八潭”、“下三潭”、大瀑布、喋血溪等。这里的风光特点与九寨沟、庐山有诸多相似之处。
2、现已开发的主导线路是大峡谷游览线,下起小天池,上接大天池,上下落差200多米,游线全长约10华里,共分四个景段:小天池景段、野马沟景段、道士冲景段和大天池景段,该游线贯穿怪石、溪潭、飞瀑、奇木等40多个景观。
3、最大的景观为大天池,即朱家山水库,该水库建成于1978年,游人在从山下景区大门进入后,沿石阶一路观景,一条溪泉相伴,走在林间时闻潺潺溪水声,间或可见飞瀑。在山顶水库观景台,需购船票、索道票(30元),方能继续游玩外婆家。
4、其他主要景观有降龙石、姻缘潭、显灵潭、喋血溪、神牛溪(溪水中立有一石,状似一条卧牛)、横谷大瀑布(瀑布全长110米,上下落差70多米,是目前武汉市所发现的瀑布中最高最大的瀑布)。传说此地为木兰将军外婆家,有关木兰的故事娓娓动人,丰富多彩。
探讨对山区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事业,其在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十分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地势地形,因此在施工时需要对特殊地段的施工给予重视。在山蠢弊区水利工程中,渠道和渠系等建筑物的顺利运行对于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主要对山区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成因分析
1.1 地质地形结构的影响
由于渠道沿线地质结构及其节理裂隙的发育走向不同,其物理化学性质也各不同。如致密坚硬的岩石,其抗剪强度大,抗风化能力强,水对岩性影响不大,由这样岩体组成的斜坡比较稳定。相反渠墙建于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软弱土层、断层以及风化土层,以及水的作用下性质容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等土层之上;从地质构造条件来说,组成渠道斜坡岩、土体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加之构造面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极易发生滑坡。
1.2 工程建设方法、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施工方法不当会加大坡体的滑动力引起滑坡。尤在施工中采用不适宜的爆破而产生的强烈振动会使渠道斜坡岩土体受振而松动,诱发滑坡的发生。通常灌区内最先发生的滑坡,多是原开挖渠道时用定向爆破方法施工所致,多数滑坡面在振动波影响范围内产生。有些深切渠段,采用先抽槽后护坡的方法,加大了滑动力,此外,废土废石堆放过近,在可能滑坡的土体范围内,也增加了滑动力。运行管理中雨季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排放洪水,造成渠道漫流滑坡;对渠道渗漏未及时整治,由小而大形成管涌及滑坡;银答另在坡脚外取土,在斜坡上堆放物品或弃土不当,造成斜坡不稳定。
1.3 边坡设计和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
雨水渗入渠墙或渠道超水位运行,水流溢出渠外渗入土层,使土层软化或饱和。滑坡体总重力增加,下滑力增大,也降低了渠墙抗滑能力。长时间降雨时,雨水由渠墙的滑坡体边界裂隙流入滑床,加上渗入滑体的雨水,滑体与滑床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导致整体滑动。此外河流冲刷切割岸坡,往往造成渠堤滑坡。
设计人员对渠道沿途的坡面洪水计算不准确,渠道的过流安全超高富于度小,雨水渗入渠墙或渠道超水位运行,渠道断面尺寸不能满足过流量漫水冲刷渠道外坡脚;对渠道沿途地质复杂情况了解不够,强度一定的土石,有极限的边坡比,即边坡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只有控制在边坡比范围内斜坡才能稳定。
2. 渠道滑坡治理策略
针对不同情况,拟采用砂砾换基、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暗涵和渡槽、改线等措施综合治理。 2.1 砂砾换基
处理渠道的地基土,用非冻胀性材料如砂砾石材料置换一定厚度的对冻胀性比较敏感的地基土,以减少冻胀变形。换填的厚度取决于上质、地下水埋深及渠道上不同部位。土质愈粘重,地下水愈浅,需要的换填深度愈大;在同一渠道断面的上部比下部及渠底因基上含水量小、冻胀强度小,阳坡比阴坡的冻深小,所以前者都比后者所需换填深度较少。经试验分析边坡上部换填比为50%~70%,边坡下部及渠底换项比为70%~80%。风积砂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作垫层的非冻胀敏感性材料。
2.2 排水导渗
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滑坡体重量增加,滑动力加大,同时降低了滑动面上岩层的内摩锋档慧擦力。因此,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对于地表水,以拦截旁引为主,即采取层层修建拦水沟、排水沟的方法排水,要注意拦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滑坡体内的地表水不渗入滑坡体内,当然为了使得滑坡体内的地表水不下渗,还应当对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对于地下水,可用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于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2.3 削坡减载,支撑抗滑
采用削减渠道边坡的方法支撑抗滑。渠道外侧滑坡时,将上部削下的土体反压在坡脚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和挡墙相结合的处理措施。石柱县龙池坝水库右干渠金竹台段采取削坡方式治理滑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可因地制宜,采用浆砌石挡墙、干砌护坡、采用抗滑性桩等多种护坡措施来加固坡脚。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建重力式挡墙的办法处理。当渠道基底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
2.4 暗涵和渡槽
当地质条件差,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埋管也可以采用倒虹吸的形式。石柱县龙池坝水库中干渠黄槽湾段利用暗渠的方式治理滑坡。水利工程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有时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5 改线
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道的线路时很少做地勘工作。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工程建成后极不稳定,一旦雨水人渗,渠道会出现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改线方案可以采用隧洞穿越稳定岩体绕过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摘要:水利工程中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对搞好农业生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山区渠道滑坡成因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滑坡处理、防治措施。
3. 渠道滑坡防治措施(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结束语:
山区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治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为原则,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在渠道的建设阶段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对于已经或即将产生的滑坡要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农村水利工程渠道的正常运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