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了解掌握关于惊蛰后钓鱼技巧方面知识要点,其中也会对惊蛰后鱼好钓吗?方面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介绍,希望能帮你解决现在遇到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惊蛰前后钓鱼技巧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惊蛰前后钓鱼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惊蛰前后钓鱼技巧1
惊蛰
惊蛰节气后,气温逐渐升高,四色、益陈等率先摆动,四处觅食。故钓谚说:“惊蛰鱼儿动,鲫鱼吃钩勤”。这个季节钓鱼的钓饵应以荤饵为上乘。鱼儿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饥肠施施。此时,岸边的水生植物还未生长起来,由于鱼儿的食物不足,对线虫、红贩田、青虫等荤饵几乎是“来者不拒”。
这个季节钓鱼选择的钓位要根据气温、水温而定钓谚说:“春钓滩”。在晴天,浅水区的水温相对比深水区高一些,在水深1米左右的漏水区下钩,往往上钓率高。若是阴雨天气,钓点应选择在离岸远一些、水探一些的水域。因为这样的天气,深水区的水温相对比浅水区略高一些。春天下雨的天气,当雨点落入水域之中,使色儿既掠吓又兴奋,这时水中氧气增多,鱼儿活跃,纷纷浮到水面30—40厘米的水层嬉戏。这时酌钓法应改底钓为浮钓,鱼钩于浮漂下30—50厘米处,往往上钓率可观。
惊蛰前后钓鱼技巧
一、钓位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日照时间较长、向阳、背风、有建筑物遮挡的浅水区。早春天气变暖,水温上升,过冬的鱼儿开始觅食,但鱼类多在中午暖和深水处活动,所以此时利于在深水中钓底层鱼。
二、钓时的谨慎
春天,是鱼类摄食的高峰期,但在春天,经常有冷空气南下,有时还刮风下雨,使得气温骤降,鱼类摄食欲望低,这时钓鱼要注意技巧。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都受到水温的影响,鱼的体温也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淡水鱼适宜的水温在12~20℃之间,当水温降到5℃以下或超过30℃时,超出了鱼儿适宜生存的范围,便很难钓到鱼了。早春3月以早晨8点以后出征;仲春四月可全天出征,特别是大麦成熟时节,正是鱼儿产卵后,易上钓;暮春5月全天可钓。
三、钓组的搭配
首先你要确定的是你所要垂钓对象鱼的品种,当然是垂钓大鱼要用大的线组,小鱼要用小的线组啦!但在混养池中或在野外垂钓就不能确定鱼上钩的大小,像这种情况宁可用大的线组,(避免跑鱼的懊恼)。
惊蛰前后钓鱼技巧2
一、钓滩的技巧
春季钓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括,但是不同地形不同钓场需要区别对待,不是所有钓场都可以钓滩的,通常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水域中有朝阳的位置,浅水处能够快速升温。第二就是有水草,水草是鱼儿觅食和产卵时优先选择的地方,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选择钓滩了。
二、钓点选择
1、到了钓场之后要先观察钓场情况,先观察清楚水底处有水草的稀松位置,把窝点做在这个地方,此时发窝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鱼儿在进窝觅食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窝点突然变的浑浊了,这就说明鱼儿进窝,可以下杆垂钓了。
2、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冬季水质会变清澈,而到了春季天暖之后水质又普遍变浑,有时候浅滩处虽然只有1米的深度但是也不容易看到水底,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近诱远钓的方针,把窝点做在距离水草一尺左右的位置,通常鱼儿是以5—8条的小群体和几十条的大群体围着池塘的边沿处游动觅食,也会在朝阳水暖的地方活动。
3、若是看到窝点周围泛起鱼星就可以下钩垂钓,但是不要把钩饵投在诱饵处,可以把投到有鱼星的地方也可以投在诱饵周围一米的任何位置,鱼儿吃到食物之后通常会到一旁吞咽,随后会继续寻找食物,在布置窝点的时候最好多布置几个,一个窝点钓了5、6条之后就可以换到别的地方,这样往返循环处处可钓称得上是其乐无穷。
三、钓具选择
春季的鱼儿虽然到处游动比较活跃,但是也很容易受惊,在选择朝阳浅水的地方垂钓时,要防止人影和竿影倒影在水中,活动时惊扰到鱼群。
1、钓竿方面根据个人使用喜好,选择合适的调性和比较轻质的杆体,容易操控即可。
2、线组方面的搭配比较讲究细线小钩,所以可以使用1.0号的主线和0.4—0.6号的子线,线体的柔韧度要好,另外耐磨性也要好,春季主钓草边,所以要注重钓线的质量。
3、钓钩方面可用4—6号的优质袖钩。
四、春钓用饵技巧
春季搭配饵料需要精心研制,因为鱼儿在冬季受到寒冷的影响进食比较少,到了初春时体内积蓄的脂肪早已消耗完毕,待到天气回暖的时候鱼儿的'第一目标就是到处寻食,此时对荤腥类的食物非常敏感,但是在野外垂钓的时候小杂鱼数量非常多,偏又对荤腥的食物最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情况选择,一般还是推荐红虫和蚯蚓做钓。
五、出钓的时间选择
1、虽说春季主钓浅滩,但是浅滩的水温在上午到下午太阳比较好的时候才会上升,而早晚间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早晨垂钓最好别做浅窝,可选择在水深1.5米左右的草洞处垂钓。
2、当太阳慢慢强烈到了中午之后,浅水处的温度上升比较快,鱼儿就会离开草洞到浅水区活动,一般可选在上午11点左右到浅水区做窝,到了12点就可以试钓一番,钓到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在早上垂钓的深水草洞处续窝,4点之后浅水区鱼口不好时就可以继续钓深水草洞了,不过一天的上鱼时间要把握,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午时分。
惊蛰过后钓鱼技巧
惊蛰后的仲春温度适宜,非常舒适,但是晚春的时候,温度逐渐炎热。所以,春季复杂的鱼情是由其多变的气候决定的。在春季钓鱼,想要有不错的渔获,就得从气候方面来考虑春季鱼儿的特点。
钓浅水区,一定要确保所在地水温长期在15℃以上,钓点选择水草,水深达到150公分左右,如果是早晚出门垂钓,建议可以再深一点,如果是在温度低于15℃的区域
如果当地的渔获资源非常的好,能够碰到半斤以上的大鱼,那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线组大小,浮漂的选择也是按照鱼情来选,个头大的鱼选吃铅量大点的浮漂,个头较小就选小浮漂,总体而言,其实春季钓鱼都用不上大浮漂,一般用1.2g左右的就足够了。
早春的时候,大部分鱼类还在冬眠。你很难碰上其他鱼类,即使碰上,也多为鲤鱼,而用0.8的子线能轻松钓到5、6斤的鲤鱼。我就用0.8的子线,钓了很多次鲤鱼。所以,早春用0.8的子线就好。
仲春后,大部分鱼类都苏醒了。除了鲢鳙和草鱼不好钓,其他鱼类都可以钓,所以钓组的搭配根据你想钓的目标鱼决定。不过,我还是建议钓鲫鱼,因为仲春过后,是钓大板鲫的好时机,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使用小于1号的子线就可以了。
到晚春的时候,气温逐渐炎热,是钓大鱼的好时机。因为,和其他季节相比,这时候的大鱼会疯狂吃食。这时候的钓组不用太粗,使用单钩通线就可以别大鱼就可以了。
单就鲫鱼而言,仲春的鲫鱼,进食量较大,不挑食,什么饵料都可以。不过,台钓建议用具有腥香味的饵料作钓,效果更好。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天气炎热,鱼儿比较喜欢吃清淡的饵料。台钓可以选择味道清淡的商品饵作钓,但要注意饵料的比重。如果太小,容易被杂鱼截胡。传统钓建议使用蚕豆粉,效果最佳。
惊蛰后夜钓鲫鱼技巧
惊蛰后夜钓鲫鱼技巧如下:
1、惊蛰前后野钓钓位选择
这段时间的鱼儿基本都在浅滩或者草区,至少鲫鱼、鲤鱼是这样的,有草洞的地方就钓草洞,没有草洞的地方用长竿的竿稍绑好鱼线拉一个草洞出来:惊蛰前后想要鱼获好钓草洞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你可以多开几个草洞,用长竿短线多窝走钓的方式,最近鲫鱼渔获好的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2、惊蛰前后野钓时段选择
中午这段时间鲫鱼和鲤鱼都是不怎么出的,但是江河和水库里面的黄尾可以钓得到,所以一般建议你钓早晚:早上早一点儿去,天还没有亮就到钓点打窝最好,然后钓到十点左右就可以走了,下午四点开始打窝钓到八点左右最好。
不推荐你夜钓,并非是夜钓表现不好,而是太冷了没有必要,温差大容易感冒。
3、惊蛰前后野钓饵料和窝料
其实惊蛰前后真的不用怎么打窝,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其他钓友来看:这段时间打窝除非是重窝死守、隔夜窝、连续打窝这种情况,临时打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心里安慰,随便抽几竿散炮或者拉饵都要比打窝来得强。
惊蛰后钓鱼钓远钓近
惊蛰后钓鱼钓远钓近如下:
一、钓滩的技巧
春季钓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括,但是不同地形不同钓场需要区别对待,不是所有钓场都可以钓滩的,通常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水域中有朝阳的位置,浅水处能够快速升温。第二就是有水草,水草是鱼儿觅食和产卵时优先选择的地方,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选择钓滩了。
二、钓点选择
1、到了钓场之后要先观察钓场情况,先观察清楚水底处有水草的稀松位置,把窝点做在这个地方,此时发窝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鱼儿在进窝觅食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窝点突然变的浑浊了,这就说明鱼儿进窝,可以下杆垂钓了。
2、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冬季水质会变清澈,而到了春季天暖之后水质又普遍变浑,有时候浅滩处虽然只有1米的深度但是也不容易看到水底,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近诱远钓的方针,把窝点做在距离水草一尺左右的位置,通常鱼儿是以5—8条的小群体和几十条的大群体围着池塘的边沿处游动觅食,也会在朝阳水暖的地方活动。
3、若是看到窝点周围泛起鱼星就可以下钩垂钓,但是不要把钩饵投在诱饵处,可以把投到有鱼星的地方也可以投在诱饵周围一米的任何位置,鱼儿吃到食物之后通常会到一旁吞咽,随后会继续寻找食物,在布置窝点的时候最好多布置几个,一个窝点钓了5、6条之后就可以换到别的地方,这样往返循环处处可钓称得上是其乐无穷。
三、钓具选择
春季的鱼儿虽然到处游动比较活跃,但是也很容易受惊,在选择朝阳浅水的地方垂钓时,要防止人影和竿影倒影在水中,活动时惊扰到鱼群。
1、钓竿方面根据个人使用喜好,选择合适的调性和比较轻质的杆体,容易操控即可。
2、线组方面的搭配比较讲究细线小钩,所以可以使用1.0号的主线和0.4—0.6号的子线,线体的柔韧度要好,另外耐磨性也要好,春季主钓草边,所以要注重钓线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