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运河怎么钓鱼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运河钓位选择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春季运河钓鱼技巧
春季已到,是时候外出钓鱼了!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春季运河钓鱼的技巧吧!
钓前准备
钓前准备非常重要的包括检查钓具,饮水及干粮,还有一些常见的急救常备药物等,避免钓鱼途中各种意外。野钓由于地域陌生一定要结伴而行,安全是第一位的,切记安全。
钓位、钓点的选择
钓位、钓点的选择是钓前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如何在杂草丛生,野花盛开的溪涧、河边上选择钓位呢?有经验的钓着往往选择野草被严重破坏,或者有商品饵料袋的地方垂钓,这些地方常有人来,也是鱼比较集中的地方。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应该根据相关的天气,水文和钓具来选择合适自己的钓点。谚语云“春钓滩”自有它的道理。另外,水的清浊情况也制约钓点的远近;“水清钓近,水浊钓远”;也可以光线的强弱来决定,“早晚钓边,中午钓潭”等进行选择。
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钓点
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天气变化在任何时候对钓鱼的影响都非常之大。限于篇幅,这里只说天气变化对春季垂钓选位的影响。春季天气变化对选位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前几天都是连续晴好的升温天气,今天突然降温,今天的钓点就不宜选择在下风口或者太靠近进水口的位置,降温的第一天虽然仍然要选择浅滩,但最好是选择背风或偏风处的滩,不宜选择顶风岸边的滩,最好能选择大面积浅滩中水相对较深的地方作为钓点,也就是我曾经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说的“滩中凹”。
如果是在降温之后的第二天或者连续降温的天气出钓,则更要选择水相对较深一些的背风处,若是在水库的进水口附近至少要离开进水口30米以外,选择2米以上的水深。在气温正常的晴好天气,如果连续两天以上东风或者东南风,就宁可舍弃日照时间较长的北岸或东岸,而选择西岸或西北岸边处在下风口的浅滩做钓点。
再如:在阳光明媚而有3-4级风的晚春,应以迎风岸边的浅滩为首选,不要怕水面风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风口的'风浪和浑水会使鱼变的非常胆大,吃钩很稳,在泥土质的陡岸,风浪冲刷会使岸边的水变的浑浊,这时3.6米的竿都嫌长,只要岸边的水深适宜,有时就在近岸脚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钓到十几斤的大鱼。
再就是天气突然晴好,温度骤升而且风平浪静,春季的这种天气出钓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浅滩选点能钓到鱼,中午和下午鱼会浮在远离岸边的水表晒阳取暖很少活动,此时近岸很难钓到鱼,钓点就要离岸远一些,而且如果没有好的窝饵诱鱼下底是很难钓获的,如果窝饵和钓饵俱佳,在离岸较远的钓点仍然可以不断上钩。
春季的细雨天气虽然鱼比较好钓,但毕竟气温尚低,人被淋湿了会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处是泥,弄得人很不舒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张雨天垂钓。休闲垂钓以人本身舒服快乐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鱼获,之所以要钓获更多更大的鱼,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满足成就感的快乐,并非是为了多得到几条鱼,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周边环境对钓位选择的影响
周边环境对钓位的选择有时是影响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边经常有噪杂声的地方是不宜选做钓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钓浅滩其影响会更大。而水边有畜禽饲养场、并有生活废水或畜禽粪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适宜处会有鱼聚集觅食。
有时要把钓点选的离排水口很近,有时则要稍远一些,一般来说,排入量大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水质较肥则稍远,排入量小、时间短则要近一些;有时岸边会有树冠伸向水面的大树或倒在水中的树,靠近树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树的近旁都是比较不错的手竿钓点,岸边有菜地或者有田间除草抛弃水中的附近也经常会是不错的钓点。
诱饵、钓饵多元化
水域的不同,鱼类的不同,用饵也应该不同。但选择香味持久、穿透力强的诱饵则更利于更快、更准的将鱼集中起来。将诱饵放入纱袋中投放,让鱼嗅得着,吃不饱,长时间的留住鱼。
钓饵应该根据地区鱼的食性来准备。荤素兼顾,准备多种,有备无患。荤者如蚯蚓、鸡鸭内脏、蛆虫等;素饵如玉米、素菜等。但单凭这些酒稍嫌普通,诱惑力不是很强。可用一些广谱性饵料配合当地鱼儿常用饵料使用,效果颇佳。
(1)鲫鱼饵
按垂钓一天用0.2千克计算,一次配料2千克为宜。各种料的比例为:黄豆粉或豆饼粉15%、红薯粉或土豆粉15%、细玉米粉45%、大麦粉20%、蛋黄粉5%,再加入适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黄色等食用色素。
(2)鲤鱼饵
鲤鱼身大、体壮,胃口也大,故一次配料应不少于3千克,且用料应稍粗一些。具体配比是:大麦粉25%、玉米粉40%、蚕蛹粉或鱼粉15%、动物肝粉5%、红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适量的浓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
(3)草鱼饵
台钓饵配制以素为主。主要原料为草干粉30%、小麦粉15%、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类粉料。这种饵入水即开始化散,草香、藻味随波漂流,可很快诱集成群草鱼汇集钓点。
(4)花鲢、白鲢饵
酸味、腥臭味、雾化好的饵是配制花鲢、白鲢饵的要点。其主要原料是预先发酵好、具浓酸味的玉米面湿料。白鲢饵基本配比是:发酸的酸面料50%、玉米面30%、大麦粉料15%,再加入适量带腥味的虾粉、鱼粉。而钓取花鲢的饵,以主要原料为已经发酵的浓酸玉米湿面外,应加大腥味、特别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制台钓饵料质量的好与否,除了看垂钓时上钩率,还要观察饵装钩入水后的化散过程,较理想的饵应在脸盆中试验时,入水半分钟饵粒表面开始膨化起一层雾状,而后开始自然化散剥落,这样逐步膨化,层层散落,但内层还紧包着鱼钩,直到约2分钟饵料全部化散、钩饵脱离(试验饵粒软硬度以钓者耳垂为宜),因此,大家在家多试验几次,就能达到理想状态垂钓中不得不搞清楚的有关问题。
大运河 钓鱼?
一定有鱼,但是大鱼不会太多,主要以鲫鲤为主,建议找个水流不急,来往船只较少的类似港湾的地方试试,休闲嘛,就不要被那些喧嚣所打扰,所钓对象可以半斤之下的鲫鱼开始试钓,推荐伊势尼1#或者伊豆5#钩,1.5#左右主线,1-1.2#子线。4.5米竿台钓。鱼饵可用普通面食饵例如九一八,野战九一八,蓝鲫,野战蓝鲫,速攻等。钓点水深在1.5米左右,钓底,2小时后看中鱼情况适时调整。诱鱼可以不用,如果一定要用,推荐酒泡小米或玉米粒。海杆也是一个选择,但水草会影响你。
夏季运河里钓鱼技巧
在江河中垂钓,要注意看风向选河形。钓谚云:“选窝看风向,窝窝有鱼上。”在夏季的无风高温天气里下竿是很难有收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看风向选河形。如果刮的是东风或是西风,应选东西走向的河形下竿;如果刮的是东南风或西南风,则应选南北走向的河形下竿。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应力求两岸的树木少一点,地势落差小一点,河流之中的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也要少一点,这样风才能畅通于水面,有利于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在河流等流水之中施钓,首先要选好钓点。我们应本着“宽河钓窄、窄河钓宽”的大原则来选择钓点。具体来讲,河道弯曲之处及河流进水口的两侧(尤其是涨水时或涨水之后的进水口两侧)格外好钓鱼;岸边树多且生有茂密水草的水域,或是无水草,但岸边有石头的坑洼之处,只要水浑不见底,便都是好钓点;河汊处、村庄边、被水淹没的农田及渔船久停之处定有鱼群;有船通航的码头周边、设有农田抽水机站的小河道里及养鱼网箱周边也藏着不少小鱼。此外,桥墩附近、铧尖前方、障碍物的下游处也都是不错的钓点。
在江河边上施钓,钓具要坚韧有力。也就是说,鱼竿的弹性要好,钓线要粗些,钩子要大些。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整体匹配合理的基础上。在较为开阔的河面垂钓时,宜使用海竿;在较窄的河面上施钓时,一般多用手竿。若使用较为短小的2.7米中调性手竿,主线最好为1.2号,子线在0.6-1.0号,钩子最好是3号或4号的有倒刺袖钩。
在江河中施钓,钩坠受水流影响易出现打转儿的现象,进而造成子线缠绞在一起的情况。所以,我们在选配和组装钓组的时候,要在主线和子线之间加一个转环。在水流比较急的地方施钓,不必用浮标,也不方便用浮标,有经验的老钓手只凭手感扬竿就能将鱼儿甩上岸来。在流水比较缓的地方施钓,可以选用大号浮标。无论河道是宽是窄,只要河中没有水草,河底没有杂物,我们在抛投时就应该“拉满弓、抛直线”。为了确保鱼饵在沉底之后容易被鱼儿发现,我们也可以采用斜式抛竿的方法。钩饵入水后,应使钓竿和岸边呈直角,任凭水流将浮标冲走,看其在哪里停靠就在哪里找底。浮标在风线的牵制下终会到达一个终点,这个点就是我们要找的点。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将施钓的水层控制在0.7-2米之间。此外,钓点的远近与钓竿的长度有关。以2.7米手竿为例,钓点通常是从水边算起向水中延伸1.5-2米的地方。如果水中长有大量的水草或水底堆有杂物,我们可用长柄镰刀尽量将水草和杂物清理干净
在流水之中垂钓不宜用商品饵,因为水流会将饵料冲散、冲走,其效果不是太理想、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中度药酒泡碎米或小米作为诱饵打窝。药酒的用量要稍大一些,味道也要浓一些。当然,若选用其他实用的窝料也是可以的。钓饵宜选用1-1.5厘米长的细、红、活的蚯蚓,在出钓的前几天,要将蚯蚓放入存有红土的容器之中,让其将肚里的泥土吐出来,这样蚯蚓会变的通体红润,韧性更佳,在水中也会格外醒目。以蚯蚓之类的昆虫或者鸡、鸭内脏之类的荤物做钓饵时,这些饵料往往不容易被流水冲走
在流水之中打窝,窝料里颗粒物的比例要稍大一些,这样既能吸引并留住鱼群,也能使窝料尽快下沉至钓点。我们还可以在窝饵中适量掺杂些泥巴,目的同加大颗粒物的比例是一样的。在流水中打窝的关键是要找到流水区和静水区的交界处,这样的地方大多生有水草,而且溶氧量也比较充足。因为是在流水中施钓,饵料的味道宜重一些。此外,如果使用虫饵施钓,就要保持钓饵的鲜活,因为在流水之中鱼类的活动非常活跃,所以它们更喜欢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