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了解掌握关于钓鱼塘注意什么方面知识要点,其中也会对钓鱼塘注意什么事项方面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介绍,希望能帮你解决现在遇到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 1、鱼塘钓鱼技巧大全
- 2、开钓鱼场需要注意什么?
- 3、池塘里钓鱼方法 池塘钓鱼施钓注意事项
- 4、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 5、野塘钓鱼技巧
- 6、开个钓鱼场要注意哪些?
鱼塘钓鱼技巧大全
鱼塘钓鱼技巧:
一、钓新水,不钓老水
在鱼塘中钓鱼一定要“钓新水,不钓老水”,原因是鱼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水质好时鱼的摄食积极性比较高,水质差时鱼往往不开口摄食,一般情况下鱼塘主抽水入塘时就是最佳作钓时机,此时最好的钓位就是入水口附近。
二、钓风天,不钓闷热
在鱼塘中钓鱼一定要“钓风天,不钓闷热”,原因是鱼塘很多都是闭塞不通的死水,在这种环境下鱼最容易缺氧,一旦鱼缺氧几乎不会开口吃饵,但有风天水中溶氧量高,鱼的摄食积极性也高,尤其是3~4级风的天气最好钓。
三、钓增氧,不钓缺氧
在鱼塘中钓鱼一定要“钓增氧,不钓缺氧”,原因是鱼的摄食积极性受溶氧量影响非常明显,水中缺氧时鱼连生存都成问题,根本就没有心思摄食,例如鱼塘中增氧机开一小时后就是最佳作钓时机,此时在增氧机附近最好钓。
四、钓雨天,不钓晴天
在鱼塘中钓鱼一定要“钓雨天,不钓晴天”,原因是大雨尤其是爆雨过后雨水大量涌入鱼塘,鱼的活性非常好且摄食积极性高,若是连续小雨天也可在雨中作钓,值得注意的是碳素鱼竿有很强的导电性,不能在雷雨天气作钓。
开钓鱼场需要注意什么?
开钓鱼场要注意:鱼场的坏境,水的坏境与流畅,设备齐全,交通方便,宣传广告,合理收费。要想人气旺的话,了解市场,学会管理鱼塘。
1、面积和水深:
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
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3、水源和水质:
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池塘里钓鱼方法 池塘钓鱼施钓注意事项
1、用长竿短线
由于野塘多是荒芜状况,水中一定多水草,草片与草片相接的部位形成一个个“草洞”,这些草洞是垂钓的好钓点。用长竿,可钓近,也可钓远;短线,可避免钓住鱼后鱼蹿游到草丛中。野塘多为浅水,长竿可以伸得远,伸到深水区。塘底的形状是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多用荤饵
由于野塘中鱼的食料缺乏,水质很瘦。这里的鱼并不缺植物类的素饵,而是缺乏多蛋白质的动物类食物,所以应多用荤饵,如红虫、红蚯蚓、蛆芽之类的饵料。小鸡饲料、颗粒饲料是人们用来养鱼、养鸡的饲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适合在野塘中使用,既可作诱饵,也可作钓饵。饵料气味可浓一些,尤其是香味、甜味以扩大饵料的诱惑力。
3、多在风天钓鱼
若是夏天,风可使水降温,还可使水中的氧气增加,风使水生浪,鱼会变得格外活跃,游动范围扩大,会从杂草乱树枝中游出来。若是3~5级风,更是钓鱼的好时机。若在气温高时,应钓风头,即迎风钓;若气温偏低,宜钓风尾,即背风钓。
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垂钓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的渔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吧,希望能帮到你。
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一、选择池塘的技巧
1.池塘条件 用于垂钓的池塘最理想的面积为10~15亩,水深2米以上,排灌要方便。此种面积和水深的池塘不仅好管理,而且也有利于鱼类的栖息和游钓者的垂钓。
2.地理位置 用来进行垂钓的池塘最好选择在离市区、城区不太远的地方,自然环境要良好,并且交通要便捷,这样有利于吸引垂钓者。但不要离公路太近,附近也不要有噪音源,否则噪声太大时,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活动和上钩率,而且也影响垂钓者的心情。
二、放鱼的技巧
1.垂钓池塘放鱼前的准备工作 用于垂钓的池塘在放鱼前要夯实池塘堤岸、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最好是选用石头等护坡,这样不仅对维护池塘有好处,给人的感觉也好——整洁、干净。平整完池塘后要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在塘底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使用块状生石灰约200千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再让池塘曝晒数天。晒塘消毒10天后开始注水,注水时用80目的筛绢扎住进水口进行过滤,以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水深要注到2米以上。
2.放鱼的品种和规格 垂钓池塘内的鱼类应做到品种、规格多样
化,既要考虑容易上钩,又要考虑充分利用水面,还要考虑不同垂钓者的喜好。品种包括鲢、鳙、青、草、鲤和鲫鱼等常规鱼类,还要放养一些如黄颡鱼、鲶鱼、黑鱼等肉食性鱼,有条件的还可以放养一些如鳜鱼、虹鳟等名贵鱼类。鲢、鳙鱼虽不易上钩,但可起到利用上层水体、净化水质的作用,而有些垂钓者也很喜欢钓鲢、鳙鱼;肉食性鱼和特大规格的鱼可以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低值小野杂鱼,还可提高垂钓者的兴趣。规格应该按特大、大、中、小合理搭配,一般黄颡鱼要在150克/尾以上,鲫鱼在250克/尾以上,其他鱼类在1000克/尾以上。
3.放鱼的方法 对于垂钓池塘,每年春季开河后可以先一次性多放些,一方面此时成品鱼大批量上市出售,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品种规格也齐全,可供挑选的余地较大;另一方面此时的鱼鳞片紧密、病害较少、活动力弱,非常好运输;还有就是此时垂钓池塘的水质比较稳定,放鱼的成活率高。但此时放养要特别注意,因为放养量大,一些垂钓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放养时的相关细节,造成所放养的鱼类体表鳞片等大量损伤脱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以前接触过的一些垂钓场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春季放鱼时野蛮操作,第二天就开始死鱼,以后每天都有死鱼,断断续续半个多月,死的鱼均有体表擦伤。死鱼不仅造成了直接的损失,而且在放养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鱼类活动不正常,不爱咬钩,而垂钓者也因看到池内有死鱼和钓上的鱼有伤而大大影响了垂钓心情。
4.要及时续放 由于垂钓池每天都要被钓出鱼,因此一定要记录好投放量和出鱼量,计算出存塘量,根据存塘量随时购运补充,以达到一定的密度,保证出鱼量和咬钩率。
北方地区的垂钓池塘除春季开河后第一次放鱼时多在渔场直接
购买外,其他续塘的鱼类多是在水产批发市场上购买。此时购买商品鱼要做到选择无伤病的、活动力强的鱼,并且要少放,勤放。笔者接触的一些垂钓场就是每周五晚上到水产批发市场购鱼后放入池塘,周
六、周日正好是垂钓者最多的时候,因此效果非常好。
三、投喂的技巧
笔者接触到的垂钓鱼塘大部分都不喂。其实,正常合理地投喂饲料,不仅可保证鱼体不减膘失重,还可使其增重,使垂钓者和饲养者都得益。尤其是可以使购来的鱼尽快恢复体力,减少鱼病。
垂钓池塘在投喂时要选择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日投喂量较普通鱼塘适当减少(占存塘鱼体重的3%~5%),投饵时间以下午4-5时为好,鱼吃到八成饱后再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早晨便处于半饥饿状态,不会影响上钩。逢钓鱼者多的日子可以少投,甚至不投。
四、管理的技巧
1.水质管理的技巧 用于垂钓的池塘鱼类密度较高,为防止浮头、泛池,并且使鱼愿意咬钩,必须抓好水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0~8.0,溶解氧大于3.5毫克/升。可通过添换新水或每天中午(避开垂钓时间)开启增氧机2~3小时来调节水质,也可以使用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还可以在鱼塘中移植一些水花生、空心菜等水生植物来调节水质。
2.经营管理的技巧 垂钓池塘在垂钓期间要注意搞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和池水的消毒工作,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妥善处理。要及时捞除垂钓者丢弃的废弃物和被钩伤而死亡的鱼类等,以免污染池水。还可以给垂钓者一个清新、干净的水体环境,以提高垂钓者的兴趣。
用于发展垂钓的池塘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要突出野外休闲垂钓
的乐趣。经营者在四周要搞好绿化,栽植好花草树木,还可在池塘边搭建一些小草棚、走廊或亭台,作为垂钓者的遮阳避雨处,池塘四周种植一些无公害蔬菜、水果,养殖一些禽类、鸟类,营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气氛,让垂钓者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垂钓者。
为了给垂钓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可在池塘周围建一个自助餐厅,让游客亲自杀鱼、烹鱼、品鱼,也可开一个简易饭店,还可建设一些娱乐场所,供垂钓者休息时娱乐之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垂钓者,还可以提高垂钓渔业的整体效益。
五、鱼病防治的技巧
垂钓池塘作为一个特殊的水域,与一般养殖水体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垂钓的鱼来源复杂,携带的病原体种类多;鱼体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最易感染病害;部分鱼会因脱钩而受伤,进食和抗病能力减弱;环境不安定;营养不良等。这些原因都容易使鱼体患病。垂钓池塘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体表溃疡、鱼鲺、锚头蚤等。水霉病和体表溃疡多是由于购鱼时操作不当、鱼类体表受伤引起,鱼鲺、锚头蚤等多是由于鱼类流动频繁,鱼体营养不良,环境不安静引起。染病的鱼不愿意咬钩,钓上的鱼体表溃烂、有寄生虫,不好看,影响钓鱼者的情绪。因此,垂钓池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抓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1.垂钓池塘鱼病应做到以防为主。主要措施如下:
(1)清塘消毒:垂钓池塘最好在每年冬季彻底干塘一次,清除过多的底泥,并曝晒。在投放鱼类前用生石灰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
(2)减少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下塘等操作上要规范、细致,减少鱼体受伤。擦伤、钩伤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垂钓池塘的主要病害,
对损伤严重的鱼要及时捞出。
(3)投放健康的鱼类:采购时对鱼的来源要做一定的了解,经过多次拉网而受伤严重的鱼及发病池塘的鱼类不能购买,防止病鱼进入池塘。鱼类的来源越近越好,一方面便于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减少长途运输的风险。
(4)保持池塘较适宜的鱼类负载量:条件较好的垂钓池塘,每亩最大鱼类负载量可控制在800千克左右;条件一般的应控制在400千克左右。应注意的是,池塘的负载量增加,风险性也会增大,如果塘内鱼多,鱼类经常缺氧浮头,上钩率反而会降低。
(5)做好鱼类投放时的消毒工作:在鱼类入塘前要坚持消毒。一般都用5%的食盐水或者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对鱼体消毒5~10分钟,投放后及时用二氧化氯等制剂对水体消毒。
(6)定期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使用杀虫剂杀灭寄生虫。
(7)加强对疾病的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平时早、中、晚巡塘时要仔细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捞除,并对症治疗,防止病情蔓延。
2.垂钓池塘容易发生的病害及治疗方法
(1)水霉病:多发生在早春池塘第一次大量放鱼的时候。可按每亩1米水深时用水霉净300~400克的用量进行全池泼洒。
(2)溃烂病:多因鱼体受伤,鱼类营养不良所致。可外用溴氯海因(或用强氯精)全池泼洒,内服抗菌消炎药物或大蒜素等治疗。
(3)锚头蚤、鱼鲺等:多因垂钓池的水体清澈、鱼类进出频繁、鱼类营养不良所致。可用专用杀虫药物(如敌百虫、杀虫王等)全池泼洒1~2次,内服大蒜素等消炎药物。
垂钓期间发现鱼病用药时,应用绿色环保渔药,如生物制剂、中草药、食盐、大蒜素等进行防治,切勿使用毒性强、药效长、残留量大的渔药,以免钓鱼者误食而造成中毒。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鱼药的休药期,用药之后,要停止一段时间垂钓,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野塘钓鱼技巧
一、保持安静、注意“隐身”自然水域中的鱼大多胆小谨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快速逃窜到深水。所有野钓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持安静,减少在岸边的各种响动,防止入窝的鱼被吓跑或者部分鱼不敢入窝,安静绝对是野钓渔获好坏的一大要素;鱼在水底是可以看到水面和岸边的部分场景的,第二点就是注意隐藏身影。这一点非常有意思,部分钓友肯定有类似的经历。就是可以看到钓位左右都有鱼跳,甚至是距离钓位比较远的岸边居然有草鱼吃草,但是就是不到你窝点来。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原因就是人影和竿影晃动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最好“放低姿态”,蹲着比站着好。传统钓中还有硬着太阳钓的说法,或者选择岸边有草的位置,一大原因就是减少人影和竿影对窝点的影响。
二、野钓调漂宜钝不宜灵再来说说调漂的因素,野钓是不适合钓灵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野钓环境小鱼一般比较多,钓的灵假口太多,需要钝一些尽量过滤部分小鱼口。二是如果钓的灵,大鱼入窝后在窝点游动可能都会导致浮漂点动,会让人误以为有口。三是钓的灵不适合底层鱼类的进食习惯,饵料躺底,子线松弛才更利于野生鱼类的进食习惯,钓的灵鱼不容易把饵吸进去。总之野钓还是以钓钝为主,比如铅坠到底,双饵到底子线弯曲,这两种是比较适合野钓的。
三、饵料的问题关于饵料相关的技巧比较多,除了味型、比重搭配得当等因素,也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到。比如饵料的附钩性,这点一定要注意,饵料雾化后鱼钩上必须有残留。对于野钓来说鱼来的慢,几乎可以说被钓上来的鱼大多是吃鱼钩上这点残留才中钩的,所以要注意把握好粘度。其次就是关于鱼饵的性状问题,形态自然,鱼更没有抵抗力。拉饵比搓饵鱼口多,部分原因就是饵料的形态更加自然。搓饵,最好不要把饵搓成圆溜溜,而且比较光滑,这种形态自然界几乎没有。还有部分钓友使用红薯块、南瓜块等饵料,还会把棱角弄一弄,四四方方的食物自然界貌似也没有。
四、线组搭配问题野钓中大小鱼都有,线组搭配一直都是比较难以做到大小通杀。主线太粗,切水性太差,鱼口小信号可能反应不出来。子线粗,就会太硬,非常档口,对于小体型的鲫鱼来说非常有影响。当然,线组细了遇上大鱼就断线。所以难以做到大小兼顾,只能做到有所取舍。憋大鱼就用大线组,不必在乎为啥不上鲫鱼。主钓鲫鱼,子线就不宜超过1号。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持续打窝守钓,短时间野钓通常也遇不上大鱼。个人感觉2+1或者2+1.2,其实对于野钓来说挺实用的。
开个钓鱼场要注意哪些?
我钓鱼已经有20年历史,我的建议如下:
1.开钓场首先是要确定一个好的位置,你家离城市近吗?如果很远的话建议你租塘,越大越好,农民是不到收费地钓鱼的,只有在城市附近才可以有客户
2.广告宣传到位,在开始时可以放些大鱼,不要太多,按天收费,待钓者捞到好处,就会把这信息传播开来,吸引不少钓友前来
3.钓场尽量放养,饲养应用另外的专门鱼塘来进行
4.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光靠钓鱼收取的费用是无法满足你的经济目标的,钓鱼的重在娱乐游玩,这些钱自然也愿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