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给钓友们逐一谈谈垂钓鱼塘,以及垂钓鱼塘怎么建设对应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参考借鉴,可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标准垂钓鱼池怎样建
- 2、怎样管理一个垂钓鱼塘
- 3、垂钓鱼塘适合养些什么鱼?
- 4、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标准垂钓鱼池怎样建
1、形状:一般是合计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整齐,大小相近,长宽比为2:1。这样的鱼塘遮阴少,水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塘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生产繁殖,也有利于拉网操作。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四周边角地带,根据地形也可安排一些边角塘。
2、面积、深度:一般每口精养高产成鱼塘的面积10亩左右,保水2.5至3米为宜。不同类型鱼塘按其不通性能,其面积、水深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鱼塘的垂直深度应比鱼塘最高水位高出30至50cm。
3、塘底:鱼塘底部要平坦,冲进水口到排水口一端要有一纵向倾斜,其比降1/200至1/300。塘底沿纵向倾斜要挖一条沟,有的地方叫“鱼溜”或“鱼沟”,深约20至30cm,此沟的作用有二:一是便于排水捕捞底层鱼,二是干塘时给未捕净的鱼或鱼种一个存身之地,以减少受伤或死亡。
堤的设计要求
堤分为堤面、堤高、坡三个方面,设计应根据图纸状况、生产要求来确定。
1、堤面:堤面宽度各地不一,大型鱼塘的堤面宽度兼顾行车、种植、埋电杆、开渠、建分水井、清塘消淤六个方面。一般主堤面宽10至20 m。副堤面一般在8 m左右。
2、堤高:堤高就是从堤面到鱼塘底部的垂直高度。它的堤高不一样。一般堤高都要比鱼塘最高水位高出50cm 左右。
3、坡比:所谓坡比就是堤高与坡底之比。坡比的大小要根据不同鱼塘不同土质等情况来确定。土质好,浅水小塘的坡比一般是1:1.5至2。深水大塘或土质差,其坡比可以加大到1:3。坡比大,便于施工、生产操作和管理,不易塌陷,还能在坡面上种植青饲料。
进排水系统:进、排水系统由水源、进水口、各类渠道、水闸、集水池、分水口、排水沟等部分组成,进排水渠道哟畅通,鱼池进水与排水应设斜对处。
怎样管理一个垂钓鱼塘
管理一个垂钓鱼塘的办法:
垂钓鱼塘内的鱼类应做到品种、规格多样化,既要考虑容易上钩,又要考虑充分利用水面。一般要放养在水体的上、中、下层栖息活动的多种鱼类,规格应特大、大、中、小搭配。品种包括鲢、鳙、青、草、鲤和鲫等常规鱼,还可放养一些黄颡鱼、鲶鱼、黑鱼等肉食性鱼。鲢、鳙鱼虽不易上钩,但可起到利用上层水体、净化水质的作用;肉食鱼和特大规格的鱼可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低质小野杂鱼,还可提高垂钓者的兴趣。
供垂钓的鱼塘在投饵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垂钓者与饲养者之间的矛盾。其实,正常合理地投喂饲料,不仅可保证鱼体不减膘失重,还可使其增重,使垂钓者和饲养者都得益。经常有垂钓者光顾的鱼塘,在饵料品种上一般应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日投喂量较普通鱼塘适当减少(占存鱼体重的3%~5%),投饵时间以下午4~5时为好,鱼吃食八成饱后再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早晨便处于半饥饿状态,不会影响上钩。
垂钓鱼塘一般饲养密度较高,高温闷热天气池水容易缺氧而出现“浮头”现象,从而影响上钩率。因此,应注意加强日常特别是垂钓期间的饲养管理。可以在鱼塘中移植一些水花生、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也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或者于夜间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有条件的应配置增氧机,每天中午(避开垂钓时间)开机增氧2~3小时。垂钓期间,还要注意搞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和池水的消毒工作,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妥善处理。要及时捞除垂钓者丢弃的废弃物和被钩伤而死亡的鱼尸等,以免污染池水。同时,要掌握池塘存鱼的密度,及时补充缺鱼量,投放成鱼时应将载鱼量控制在每亩(1亩=667平方米)500千克之内。
垂钓鱼塘中的鱼有一部分因脱钩而受伤,进食和抗病能力减弱,经常补充外购鱼也容易带进病原体,所以更需高度重视鱼病的防治。垂钓期间发现鱼病,应用绿色环保鱼药(如生物制剂、中草药、食盐、大蒜素等)进行防治,切勿使用毒性强、药效长、残留量大的鱼药,以免造成中毒。从邻塘移入的成鱼,在捕捞、分拣、运输时要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外购鱼一定要经严格检疫,避免带病入塘。此外,垂钓池塘发生严重病害时,要进行彻底清塘,排干池水、清除淤泥、晒塘数日,并用生石灰等药物消毒,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方可投放成鱼。专门用于垂钓的鱼塘,即使当年未有严重病害发生,冬闲时也要进行1次彻底清塘消毒。
鱼塘: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
环境要求:一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有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禁忌:
一忌雨天施肥 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二忌闷热天施肥 天气闷热时,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泛塘。
四忌化肥单施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吸收营养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为4:4:2,如果单施某种化肥,会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五忌高温季节施肥 鱼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温在25-30℃的晴天中午进行。水温超过30℃时应停施、少施肥料。
六忌固态化肥干施 干施的氮、磷肥呈颗粒状,在水面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影响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态氮、磷肥时,应将其溶解后兑水全池泼洒。
垂钓鱼塘适合养些什么鱼?
垂钓鱼塘的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发展垂钓鱼塘产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的又一新举措。供垂钓的鱼塘的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与常规养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最近,笔者对一些垂钓鱼塘进行了调查,认为其饲养管理要掌握以下几点。
1、放养品种齐全。通常垂钓鱼塘往往放养一些容易上钩的、且规格较整齐的大路品种,如尾重250克的鲫鱼、500克左右的鳊鱼等。这样的品种结构有两个弊端,一是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影响垂钓者的兴趣。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垂钓鱼塘放养的鱼种要做到品种、规格多样化,既要考虑容易上钩,又要考虑充分利用水面。一般垂钓鱼塘要放养在水体上、中、下层栖息的多种鱼类,包括鲢、鳙、青、草、鲤、鲫鱼等种类。鲢、鳙鱼虽不易上钩,但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到利用上层水面、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放养一些黄颡鱼、鲶鱼、塘鳢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和较大规格的常规品种,用它们来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低值野杂鱼,还可提高垂钓者的兴趣。
2、合理投喂饵料。养殖经营者片面认为垂钓鱼塘饵料投喂足,鱼不容易上钩,因此就少投或不投饵料,这样往往造成鱼膘体下降,失重较大,鱼类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对垂钓鱼塘要正常投饵,不仅要保证鱼保膘不失重,还要使其增重。一般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占池鱼体重的3%-5%,以下午4-5时投喂为主,使鱼保持八成饱,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鱼处于半饥饿状态,不会影响垂钓上钩。
3、加强饲养管理。垂钓鱼塘往往鱼的密度较高,必须要有充足的溶氧,有条件最好配置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增氧2-3个小时,并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也可使用光合细菌或移栽水花生、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改善和调节水质。要坚持早、中晚巡塘制度,搞好清洁卫生和工具的消毒工作,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对策。同时,要掌握塘鱼的密度,一般控制在每667平方米载鱼量500公斤以内。
4、重视鱼病预防。垂钓鱼塘里的鱼有部分因脱钩而受伤,经常补充外购鱼也容易带进病原体,所以要高度重视鱼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垂钓池塘每年都要清淤、晒塘,并用生石灰、敌百虫等药物彻底消毒,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放养;外购鱼一定要经严格检疫,确保不带病原体,捕捞、分拣、运输等操作要熟练、细致和谨慎,忽使鱼体受伤。发现鱼病可用绿色环保鱼药治疗,如生物制剂、中草药、食盐、大蒜素等,以免鱼体残留有毒、有害物质。
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垂钓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的渔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吧,希望能帮到你。
垂钓鱼塘的经营技巧
一、选择池塘的技巧
1.池塘条件 用于垂钓的池塘最理想的面积为10~15亩,水深2米以上,排灌要方便。此种面积和水深的池塘不仅好管理,而且也有利于鱼类的栖息和游钓者的垂钓。
2.地理位置 用来进行垂钓的池塘最好选择在离市区、城区不太远的地方,自然环境要良好,并且交通要便捷,这样有利于吸引垂钓者。但不要离公路太近,附近也不要有噪音源,否则噪声太大时,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活动和上钩率,而且也影响垂钓者的心情。
二、放鱼的技巧
1.垂钓池塘放鱼前的准备工作 用于垂钓的池塘在放鱼前要夯实池塘堤岸、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最好是选用石头等护坡,这样不仅对维护池塘有好处,给人的感觉也好——整洁、干净。平整完池塘后要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在塘底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使用块状生石灰约200千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再让池塘曝晒数天。晒塘消毒10天后开始注水,注水时用80目的筛绢扎住进水口进行过滤,以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水深要注到2米以上。
2.放鱼的品种和规格 垂钓池塘内的鱼类应做到品种、规格多样
化,既要考虑容易上钩,又要考虑充分利用水面,还要考虑不同垂钓者的喜好。品种包括鲢、鳙、青、草、鲤和鲫鱼等常规鱼类,还要放养一些如黄颡鱼、鲶鱼、黑鱼等肉食性鱼,有条件的还可以放养一些如鳜鱼、虹鳟等名贵鱼类。鲢、鳙鱼虽不易上钩,但可起到利用上层水体、净化水质的作用,而有些垂钓者也很喜欢钓鲢、鳙鱼;肉食性鱼和特大规格的鱼可以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低值小野杂鱼,还可提高垂钓者的兴趣。规格应该按特大、大、中、小合理搭配,一般黄颡鱼要在150克/尾以上,鲫鱼在250克/尾以上,其他鱼类在1000克/尾以上。
3.放鱼的方法 对于垂钓池塘,每年春季开河后可以先一次性多放些,一方面此时成品鱼大批量上市出售,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品种规格也齐全,可供挑选的余地较大;另一方面此时的鱼鳞片紧密、病害较少、活动力弱,非常好运输;还有就是此时垂钓池塘的水质比较稳定,放鱼的成活率高。但此时放养要特别注意,因为放养量大,一些垂钓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放养时的相关细节,造成所放养的鱼类体表鳞片等大量损伤脱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以前接触过的一些垂钓场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春季放鱼时野蛮操作,第二天就开始死鱼,以后每天都有死鱼,断断续续半个多月,死的鱼均有体表擦伤。死鱼不仅造成了直接的损失,而且在放养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鱼类活动不正常,不爱咬钩,而垂钓者也因看到池内有死鱼和钓上的鱼有伤而大大影响了垂钓心情。
4.要及时续放 由于垂钓池每天都要被钓出鱼,因此一定要记录好投放量和出鱼量,计算出存塘量,根据存塘量随时购运补充,以达到一定的密度,保证出鱼量和咬钩率。
北方地区的垂钓池塘除春季开河后第一次放鱼时多在渔场直接
购买外,其他续塘的鱼类多是在水产批发市场上购买。此时购买商品鱼要做到选择无伤病的、活动力强的鱼,并且要少放,勤放。笔者接触的一些垂钓场就是每周五晚上到水产批发市场购鱼后放入池塘,周
六、周日正好是垂钓者最多的时候,因此效果非常好。
三、投喂的技巧
笔者接触到的垂钓鱼塘大部分都不喂。其实,正常合理地投喂饲料,不仅可保证鱼体不减膘失重,还可使其增重,使垂钓者和饲养者都得益。尤其是可以使购来的鱼尽快恢复体力,减少鱼病。
垂钓池塘在投喂时要选择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日投喂量较普通鱼塘适当减少(占存塘鱼体重的3%~5%),投饵时间以下午4-5时为好,鱼吃到八成饱后再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早晨便处于半饥饿状态,不会影响上钩。逢钓鱼者多的日子可以少投,甚至不投。
四、管理的技巧
1.水质管理的技巧 用于垂钓的池塘鱼类密度较高,为防止浮头、泛池,并且使鱼愿意咬钩,必须抓好水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0~8.0,溶解氧大于3.5毫克/升。可通过添换新水或每天中午(避开垂钓时间)开启增氧机2~3小时来调节水质,也可以使用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还可以在鱼塘中移植一些水花生、空心菜等水生植物来调节水质。
2.经营管理的技巧 垂钓池塘在垂钓期间要注意搞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和池水的消毒工作,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妥善处理。要及时捞除垂钓者丢弃的废弃物和被钩伤而死亡的鱼类等,以免污染池水。还可以给垂钓者一个清新、干净的水体环境,以提高垂钓者的兴趣。
用于发展垂钓的池塘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要突出野外休闲垂钓
的乐趣。经营者在四周要搞好绿化,栽植好花草树木,还可在池塘边搭建一些小草棚、走廊或亭台,作为垂钓者的遮阳避雨处,池塘四周种植一些无公害蔬菜、水果,养殖一些禽类、鸟类,营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气氛,让垂钓者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垂钓者。
为了给垂钓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可在池塘周围建一个自助餐厅,让游客亲自杀鱼、烹鱼、品鱼,也可开一个简易饭店,还可建设一些娱乐场所,供垂钓者休息时娱乐之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垂钓者,还可以提高垂钓渔业的整体效益。
五、鱼病防治的技巧
垂钓池塘作为一个特殊的水域,与一般养殖水体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垂钓的鱼来源复杂,携带的病原体种类多;鱼体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最易感染病害;部分鱼会因脱钩而受伤,进食和抗病能力减弱;环境不安定;营养不良等。这些原因都容易使鱼体患病。垂钓池塘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体表溃疡、鱼鲺、锚头蚤等。水霉病和体表溃疡多是由于购鱼时操作不当、鱼类体表受伤引起,鱼鲺、锚头蚤等多是由于鱼类流动频繁,鱼体营养不良,环境不安静引起。染病的鱼不愿意咬钩,钓上的鱼体表溃烂、有寄生虫,不好看,影响钓鱼者的情绪。因此,垂钓池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抓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1.垂钓池塘鱼病应做到以防为主。主要措施如下:
(1)清塘消毒:垂钓池塘最好在每年冬季彻底干塘一次,清除过多的底泥,并曝晒。在投放鱼类前用生石灰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
(2)减少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下塘等操作上要规范、细致,减少鱼体受伤。擦伤、钩伤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垂钓池塘的主要病害,
对损伤严重的鱼要及时捞出。
(3)投放健康的鱼类:采购时对鱼的来源要做一定的了解,经过多次拉网而受伤严重的鱼及发病池塘的鱼类不能购买,防止病鱼进入池塘。鱼类的来源越近越好,一方面便于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减少长途运输的风险。
(4)保持池塘较适宜的鱼类负载量:条件较好的垂钓池塘,每亩最大鱼类负载量可控制在800千克左右;条件一般的应控制在400千克左右。应注意的是,池塘的负载量增加,风险性也会增大,如果塘内鱼多,鱼类经常缺氧浮头,上钩率反而会降低。
(5)做好鱼类投放时的消毒工作:在鱼类入塘前要坚持消毒。一般都用5%的食盐水或者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对鱼体消毒5~10分钟,投放后及时用二氧化氯等制剂对水体消毒。
(6)定期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使用杀虫剂杀灭寄生虫。
(7)加强对疾病的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平时早、中、晚巡塘时要仔细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捞除,并对症治疗,防止病情蔓延。
2.垂钓池塘容易发生的病害及治疗方法
(1)水霉病:多发生在早春池塘第一次大量放鱼的时候。可按每亩1米水深时用水霉净300~400克的用量进行全池泼洒。
(2)溃烂病:多因鱼体受伤,鱼类营养不良所致。可外用溴氯海因(或用强氯精)全池泼洒,内服抗菌消炎药物或大蒜素等治疗。
(3)锚头蚤、鱼鲺等:多因垂钓池的水体清澈、鱼类进出频繁、鱼类营养不良所致。可用专用杀虫药物(如敌百虫、杀虫王等)全池泼洒1~2次,内服大蒜素等消炎药物。
垂钓期间发现鱼病用药时,应用绿色环保渔药,如生物制剂、中草药、食盐、大蒜素等进行防治,切勿使用毒性强、药效长、残留量大的渔药,以免钓鱼者误食而造成中毒。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鱼药的休药期,用药之后,要停止一段时间垂钓,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