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给钓友们逐一谈谈合川钓鱼城考场,以及合川钓鱼城考场科目二坐几路公交车对应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参考借鉴,可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响彻中外的钓鱼城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儿?钓鱼城是在什么地方?
- 2、在中国历史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为什么那么难以攻克?
- 3、钓鱼城为什么被称为“上帝折鞭处”和“东方麦加”?
- 4、重庆合川钓鱼城——峭壁千寻古战场
- 5、外国怎么看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
响彻中外的钓鱼城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儿?钓鱼城是在什么地方?
钓鱼城在重庆市合川区,1242年蒙哥大汗分兵三路伐宋蒙古,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在钓鱼城河对面的瞭望台上查看钓鱼城上的敌情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现重庆北碚北温泉)。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在中国历史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为什么那么难以攻克?
钓鱼城之战,可以算得上冷兵器时代的经典了。当时,蒙古铁骑断断续续地攻打钓鱼城二十余年,非但无功而返,还损失了蒙古主帅王德臣和大汉蒙哥。可以说,当整个南宋一败涂地时,王坚领导的钓鱼城军民,创造了一个守城的神话。
钓鱼城筑于四川合川县境内的钓鱼山上。钓鱼山原本就是一座悬崖突兀、山势险峻的高山,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天险。到1243年时,南宋为抵御蒙古的进攻,选取了多个地点进行设防,而钓鱼城便是在此时修筑起来的。
到1253年时,钓鱼城军民与蒙古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经过殊死抵抗,终于击退了蒙古人的进攻。蒙古军队回撤后,守将王坚决定加固钓鱼城,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为了加固钓鱼城,王坚调集了当地五个县的军民,前后有十七万人参与。在十几万人的共同努力下,钓鱼城的城墙得到了进一步加固,其厚度由起初的1.5米,加固到了5米。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蒙古人要想攻破这么厚的城墙,是十分困难的。
在加固钓鱼城的同时,守军还不断收集粮草,而且由于城内尚有空地和水塘,还可以随时耕种和渔猎。说白了,即便是蒙古军队将整座钓鱼山围起来,城内的军民还是能够在不与外界联系的情况下,实现长期坚守。可以说,只要城垣不被攻破,这座城池就是一处坚实的堡垒。
由于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决定再派重兵。1259年时,负责在前线指挥的王德臣被守军的飞石击中,随后身亡。问听痛失主帅,蒙哥汗亲自到前线指挥,但没想到的是,连他自己也被飞石给砸死了。
蒙哥汗死后,蒙古大军只好回撤。此后,蒙哥的兄弟们为了争夺汗位闹得不可开交,基本顾不上再派大军围困钓鱼城了。而此时,王坚则继续率领军民修缮城池,积极备战。经过多年的修建和加固,钓鱼城越来越坚固,这使得蒙古人始终拿这座城无可奈何。就这样,双方在此坚持了多年。
钓鱼城久攻不下,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蒙古军队虽然多次攻城,但并未长期围困。每当战事不利,蒙古军队也会撤走。毕竟,他们不可能为了一处城池,将大批军队用在围城上。毕竟,蒙古军队善于平原厮杀,围城战并不是很擅长;
其次,四川当地的气候,使得蒙古骑兵很不适应。作为长期在草原上游牧的民族而言,四川夏季的天气和山林间的蚊虫,就像是噩梦一样。可以说,蒙古人围攻钓鱼城,除了要克服天险,还有和高温酷暑做斗争。
当然,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以王坚为首的军民,始终都同仇敌忾,未曾向蒙古铁骑低头。这座英雄的城池,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存在,才会成为一个不可攻破的神话。
钓鱼城为什么被称为“上帝折鞭处”和“东方麦加”?
1、“上帝折鞭处”:蒙古大军的西征欧洲被欧洲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上帝派来惩罚欧洲的,因此钓鱼城被称为。
2、“东方麦加”:钓鱼城之战延续了南宋王朝的历史,与穆罕默德拿下麦加城,从而为统一阿拉伯半岛奠定基础有相同之处。
3、历史: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扩展资料
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1、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
2、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
3、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合川钓鱼城
百度百科-钓鱼城之战
重庆合川钓鱼城——峭壁千寻古战场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经重庆妹弟cheng竭力推荐,又扛过天雨湿滑担忧不便的犹豫,毅然驾车出发,寻觅古战场而去——
两辆车先后到达钓鱼城景区停车场。 导游都派出去了,只能租用智能导游,走到一个景点它会自动介绍内容。
这里是原来古军营的较场,较场东南边上,是古军营山庄,山庄里有几座古军营。古军营是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王立开城降元之后,雄伟的较场和成片的营房被元军焚毁,随后又历经七个多世纪的荒废,只留下依稀的残基可寻。1987年至1989年间,国家拨专款在遗址上平整了较场,修复了部分营房。
1259年发生在 潼川府路 合州钓鱼城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不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五个陈列厅以钓鱼城36年抗战史为主线,以图文并茂、智能声光的形式,从“历史风云、独钓中原、鏖战鱼城、上帝折鞭、忠义千秋以及宋代兵器、宋代居民生活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展示,并有宋蒙攻守双方的历史人物雕塑及汪德臣喊降、蒙哥中炮的战争场景动画。
跑马道是钓鱼城军民修筑的、贯穿全城的军事交通命脉。遇有军情,守城部队即可通过跑马道迅速到达战斗地点。钓鱼城跑马道遗址总长约8.5公里,路面宽3.5米,可供“三马并进,五人并行”。
沿着跑马道,来到嘉陵江边,陡峭的岸边,是坚固的城墙。据说,钓鱼城里倚悬崖绝壁而建的古城墙有17里长,城墙上有了望孔、炮台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1235年,蒙古大军在西征东欧、东征金辽的同时,大举出兵南下攻宋。自此,双方在西起川陕、中抵荆襄、东至江淮的三大战场,展开数十年攻防。因地处长江上游,扼夔门天险,顺江可趋吴楚,巴蜀地区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成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标。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 彭大雅 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 潼川府路 合州(今重庆 合川 )东十里 钓鱼山 上筑寨。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玠始筑钓鱼城,并驻以重兵。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继承汗位,亲率右路军经关中进攻四川,企图攻取重庆,东下夔门,与左路军和南翼军会师于鄂州,再顺流东下,直捣临安,灭亡南宋。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 潼川府路 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在钓鱼城主将 王坚 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不能越雷池半步。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从而钓鱼城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改变先取巴蜀的灭宋战略,逐渐把进攻重点转移到长江中游的荆襄战区。蒙宋双方在四川战场进入相峙状态。作为重庆前哨的钓鱼城,与嘉陵江、长江沿岸诸多山城相互支持、依存,足以控扼东川,因而仍是蒙宋争夺的焦点。
1268年,忽必烈先后调集近十万大军围襄阳,开始了长达5年的襄樊之役,也揭开了蒙古第三次征宋的序幕。为牵制南宋从巴蜀调兵援助襄阳,蒙古军在四川开展大规模袭扰,尤其加强对钓鱼城的包围,并在钓鱼城与其他山城之间“筑城进窥”。但钓鱼城守将张珏战守有力,“往往出奇制胜,斩获累捷。”直至襄樊战役结束前,蒙古军在钓鱼城只能“春去秋来,出没无常”。
1273年,元军进占襄阳后,忽必烈下诏水路并进,大举灭宋。四川诸多城镇也相继被元军取得。
1276初,南宋朝廷在临安降元。元军也加快了平定四川的步伐,一年多时间里,先后陷泸州、平东川。
1278年农历二月攻破重庆城,绍庆、南平、夔、施、思、播等州皆下。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279年正月,钓鱼城守将、合州安抚使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终止抵抗,开城降元。为南宋坚守了36年的钓鱼城,至此最后陷落了。同年,逃至崖山的幼帝赵昺,蹈海而死,南宋灭亡。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藉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
蒙哥大汗( 元宪宗 )、总帅汪德臣、 东川 统军合剌等80多名叱咤风云的蒙、元将领,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双方于此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共同创造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的现城墙是在原城墙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因此依然极为壮观。从城墙古炮台的垛口向城下远眺,滚滚的嘉陵江奔腾而流,而顺江而下却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汇合口,在城上可以清晰看出钓鱼城是处于三江的怀抱中。
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险关,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左倚悬崖绝壁,右临万丈深渊的嘉陵江,上书“护国门”和“全蜀关键”。据说,当年曾施以栈道出入,靠“过河拆桥”的方式通行(去时修复栈道,返回即拆掉),是扼守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宋蒙双方在这里经历了上百次惨烈的战斗,但此门一直未被攻破,不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之地!天气晴好时,站在护国门上,居高临江下望,可以看到700多年前嘉陵江中的“一字城墙”残迹。
护国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毁于兵火。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该寺住持智慧和尚又进行培修。大门上一幅石刻对联:城号钓鱼,三江送水开巴 堑;寺名护国,孤嶂飞云控蜀江。诉说着钓鱼城护国的重任。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位于护国门之上,这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民赖以生。从那以后,巨神留下足迹的石台就被称为钓鱼台,台前留有五个孔穴的巨石,被称为插竿石。
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渠江包围,形势陡绝,倚天拔地,雄峙一方。钓鱼山变成钓鱼城是在十三世纪,依山筑城,是战争的需要,这不是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也不是一次一两年的战争,而是持续了整整36年的攻防争夺战,这不仅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而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钓鱼城之战 。
石曼卿“佛号大字”题刻碑上有楷书、线刻“三尊”(即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佛号共12字。文曰,“无量寿佛、释迦文佛、弥勒尊佛”。每字高0.8米,宽0.7米,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石曼卿手书,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一卧千古”摩崖和“钓鱼城”摩崖,并称为钓鱼城“摩崖三绝”。
护国寺西南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悬空卧佛。雕刻于晚唐时期的悬空卧佛,就一尊悬空的崖壁凿成,雕刻精美,造型大气。卧佛身长11米,肩宽2.2米,着双领下垂袈裟,凭虚而卧,端庄慈祥,情态自然,“一卧千古”。虽然没有世界闻名的大足石刻的卧佛之宏大,但其悬空雕刻成像亦堪称全国一绝。这尊悬空卧佛,虽然历经36年硝烟战火的洗礼,仍然保存完好。
悬空卧佛脚下,有一眼井,井水从崖缝中渗出,据说,山上有很多眼这样的井,这些井水,是当年在山上坚守抗元的南宋军民的生命之源。
“上天梯”,是南宋后期钓鱼城军民在岩壁上开凿的一条栈道。传说,神仙拯救了百姓后,从“上天梯”返回天庭。天梯下方是守城抗战期间所设刑场,据《钓鱼城志》记载,1259年春,钓鱼城主将王坚将蒙哥大汗派来说降的晋国宝斩首于此。
登上天梯,是一处宽阔的平台,这些锅状的凹坑叫做九口锅,是当年钓鱼城守军碾磨硝、磺、木碳,用以配制火药的碾盘,这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遗址。当年,这里制造的铁雷、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据说,蒙哥汗(元宪宗)就是被在此制造的火炮打伤而死的。
合川钓鱼城忠义祠,始建于明清时期,是钓鱼城重要的古建筑群。该祠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忠义祠正堂,“忠义千秋”的牌匾之下,陈列着钓鱼城守将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的长生牌位,红烛斑驳,透出一丝哀伤。
忠义祠正堂左室,则供奉着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的长生牌位。王立虽然因为开城投降不能算“忠”没能供在正堂,但他与李德辉、熊耳夫人的活城之功却不能忘却,正所谓“丹心云表”。
此时,雨急下起来,回程又有些远,我们有四位老辈子,如果从来路下山换乘景区交通,也是很困难的事。正在焦急间,两辆轿车奇迹出现!这是我夫人找来的当地餐馆的接客汽车,虽然我们并不在那里吃饭。大家如释重负,轻快到了停车场,驾车前往合川城内吃了大碗的热汤抄手,然后返回重庆。
带着凭吊古战场的千古感慨,默想着比八年抗战更加持久的36年抗战,一行人将返回重庆两江,一览灯火璀璨的现代版重庆奋发向上的时代大景(见前文所述)。
(文中相关介绍来自百度)
外国怎么看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
钓鱼城之战:为南宋续命二十年,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大汗在位时期,蒙古铁骑横扫整个亚欧大陆,占领了2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能和当时的蒙古帝国相抗衡。
但是最后蒙哥汗战死钓鱼城,接下来由于蒙古汗位空虚,蒙哥的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立即争夺汗位,蒙古帝国陷入连续的严重内乱。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
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2、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
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3、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
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扩展资料
钓鱼城之战: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
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结束,四川、重庆军民抗战时间居然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36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钓鱼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