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姜太公钓鱼钓的是什么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姜太公钓鱼,钓到手的是哪一位?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的是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的是谁 当然这个姜太公渭水钓鱼,他钓的是周文王 平时呢,普通人用这一句成语呢,他就是想说啊 愿意的人就去参加,比如说打个比方 你在这个前边摆摊卖货,他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愿意的人他就去买,就去上当,就是这么个意思 。
《姜太公钓鱼》中姜太公钓到的是什么“鱼”?
有人说是鲤鱼 有人说是西伯昌
一天,姬昌带着儿子乘车去渭水北边打猎,随行的还有一些士兵和护卫。走到渭水边时,姬昌看见一位老人正坐在岸边钓鱼。于是,他命令随从把车赶到岸边,驻足观察。过了一会儿,老人把钓鱼竿提了起来。姬昌一看,鱼钩居然是直的!
原来,这个老人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人。姬昌见姜尚知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就高兴地说:“我祖父曾经跟我说过,将来会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帮我振兴周部落,我想那个人一定就是您了。”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带他回宫,拜他为太师,祢他为“太公望”。而后人则尊称他为“姜太公”。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到底钓到了什么鱼?
姜子牙又称姜尚,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子牙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涧溪住了下来。
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到底钓到了什么鱼?
姜子牙的钓法奇特,短竿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
姜子牙果然没有让周文王失望,他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商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
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太公又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