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了解掌握关于怎么用手钓鱼方面知识要点,其中也会对用手钓鱼视频方面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介绍,希望能帮你解决现在遇到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手杆钓鱼的方法技巧
钓鱼爱好者最喜爱、运用最广泛的钓鱼方法是手杆钓鱼。钓鱼比赛,也都是用手杆进行,这里介绍用手杆钓鱼的方法技巧。
在钓鱼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渔具和携带的用品(食品,雨具,饮水)是否齐全。到达垂钓地点后,不要急于撒窝垂钓,而要先观察地形,选择一个较好的钓点。如果是湖泊,水库,一般应选择港汊,狭窄地带,有水草的地段或回水湾内。如果是塘口,应选在进水处。看看水面水中有无杂草和藻类植物;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水草,荷叶,菱角叶是否被鱼咬食而残缺等等现象。此外,还要站在下风处,闻闻水上吹来的气味,从鱼腥味浓淡有无来判断塘中鱼类的多少。根据观察所得来判断,选择好的钓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窝: 选择好钓点后就要下诱饵打窝。一般水面大的,窝子打远些,水面小的,窝子打近些。春天宜打在近岸的浅水区,夏天应打在荫凉的深水区,秋天可打在较远的深水区,冬天则要打在向阳背风的地方。
投饵: 一般来讲,投饵多少要看诱饵质量,水面大小和深浅而定,质量好的要少投些,质量差的要多投些。水深水面宽的宜多投,水浅水面小的可少投。诱饵投放要适量,过多则鱼只吃诱饵,咬钩率差,过少则鱼聚集的时间太短。
装饵: 以蚯蚓为例,正确的装钩方法有二:一是用钩尖从其一端穿入,剩下约0.5-1cm长的部位不穿到,使其能摆动,以引鱼抢食;二是用钩尖从背部中间穿入留头尾不穿,在外摆动,这样更显活蹦乱跳的效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钩尖都不能外露。
下钩: 正确下钩要注意四个字:“轻,准,动,避”。轻就是不要有太大的声响,否则不但惊跑鱼群,而且容易使饵脱钩。准就是要把钓钩抛在窝点上,不要偏离。动就是要轻轻抖动钓线,引起鱼儿的注意。避就是要避开小鱼的干扰。
看钩: 鱼的咬钩动作因鱼的种类而异。例如鲫鱼吞饵一般是头朝上,尾朝下,这时浮子的现象是先下沉1-2cm,然后浮子上送。青鱼、草鱼游动快,吞饵也快,浮子浮沉1-2次后就出现“拖漂”现象。黑鱼吞饵凶猛,咬钩拖劲奇大。
提杆: 鱼咬钩后应该及时提杆。提杆有很多技巧,是垂钓中的硬功夫,这也是能否钓到鱼的最关键一环。提杆首先应该掌握正确的姿势:一般是杆透出肘后30-40cm,提杆时,手腕向上一翘,同时肘部往下一压。既要用力,又不能大翘大压,只需上翘5cm左右,就能使鱼钩钩住鱼嘴内的软肉。提杆要顺着鱼浮拖的方向提或斜向提,不可向后提。提杆时还须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用力过猛,不能死拉硬曳,用手提鱼线想强行使鱼上岸,这样做还可能会把鱼嘴拉裂或只钩了个鱼唇上来,或者造成线断、钩断、鱼逃走的后果。
有鱼不食饵怎么办?
大凡钓鱼人都有碰到这种情况,窝中鱼泡四起,明明有鱼,可就是不食饵,浮在水中的漂就象一根钉在水缸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遇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开动脑筋,注意观察分析,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花最短的时间使鱼就饵。说得容易做得难,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我们常凭自己所谓的经验想当然,换这换那,瞎乱折腾,弄得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但始终找不到北,鱼漂就是不动,结果一头雾水,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糟糕的是有些钓龄短的钓友没有动或不懂得动脑筋,茫然不知所措,束手就策,却还怨天尤人,甚至骂娘。
当然,能不能有个正确的思路,能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与钓者本人的垂钓水平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垂钓水平并有较丰富的经验呢?笔者认为应靠多练,多看,多问,多参赛,多交流,多总结。为了与大家一同搓商,共同进步,笔者就此作了些分析。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确认两个条件,即窝中确实有鱼并且真的不咬钩。
为此,我们首先应细观气泡,辨别真伪。窝中虽然有泡,但要分清是鱼泡还是氨泡。若是氨泡,则应加量诱鱼,若是鱼泡,还要辨别是什么鱼的泡,是不是自己要的对象鱼,否则还是要换对口饵再诱,直到有鱼为止。糟糕的是,把氨泡当鱼泡,窝中无鱼当有鱼,结果错误地换线、钩、漂等,乱忙一通;再者要集中精力,专心观漂。窝中已确定有鱼,但有时候因人疲劳或日照、起风等客观原因,小的讯号往往会被忽视,结果被错误地认为鱼不食饵,没有鱼讯。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也就是确定窝中确实有鱼而不咬钩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分析,并检查自己的漂、饵、钩、坠、线等是否用的得当,然后再来对症下药,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饵料是否雾化过好
饵料雾化太好,鱼诱过多,窝过大、过乱,水的能见度过差,鱼儿只闻得到气味而食不到饵。这时,应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让鱼来之,安之,食之。
二、鱼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会明显地觉得窝中鱼偏杂、乱,鱼只在窝边游动,不进窝中食饵。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一点尤其要提醒那些平时喜欢用麝香、羊油、阿魏等小药的钓友,千万注意加小药的量。
三、鱼饵是否对路、适口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有喂食习惯,偏口厉害的池塘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常喂的饵,或以常喂的饵为基本饵来调配你的钓饵。同时注意不要把饵拌得过硬、过松。过硬,适口性差,就是有个把讯号,你一提竿,整个饵原样从鱼嘴中提出。在水的阻力的作用下,饵虽然在上行的过程中化掉了,但中鱼是不可能的;过松,钩饵到底,只剩空钩,这也是漂不动,不上鱼的一个原因。
四、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
打窝料也是有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这种情况,在钓鱼比赛的后两场,尤其容易出现,应该引起大家注意。
五、水底淤泥是否过厚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窝中有鱼有什么用?
六、子线是否过粗、过硬,钩子是否过大,钩条是否过粗,坠子是否过重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或作些相应的调整即便OK。
七、鱼层是否起了变化
钓鱼人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的变化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如果鱼层较乱,我们还可以试试打穿程。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尽量使你的钓棚和鱼层一致,鱼讯自然也就有了。
八、鱼儿是否受惊
鱼受惊一样会影响食饵。鱼受惊有好几种原因,有时是因为突然的震动和响声或提竿中鱼又跑鱼,有时是因为鱼被钓了又放,放了又钓,嘴巴都受伤或发炎,有时是因为在比赛期间不注意,被钓上的鱼又直接放入水体,等等。这时,作为钓手应该做的是尽量小心谨慎,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尽量不跑鱼。在钓的过程,还应该主动并不厌其烦地逗引。
九、有鱼而不就饵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来自气候的骤变和综合因素(气候骤变、受惊、缺氧等)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碰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要措施得当,也没什么可怕的。要有信心、耐心,线、钩、坠、漂等细化、小化,要用拖、提、抖等不同方式不断引逗,集中精力,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相信吧,“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是我们至理的名言。
鱼星识鱼 鱼星(泡)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什么是鱼星?
鱼星就是张开口腔摄食时所形成并冒上水面的一种含碳的黏性气泡。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就关闭鳃盖,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就形成一个空间--含碳气体,这种气体轻于水,在水的压力下,迅速从口中释放出来,形成一个个不同形状,大小不等的圆形气泡,悠悠浮上水面,在空气中破灭,这些气泡就是鱼星。
鱼星与地下水泡的`区别
地下水泡是河床底部的腐殖质,因受热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沼气泡,小的如绿豆粒,大的像一串串透明的乒乓球,中等的也有葡萄粒大,极似鱼星,它与鱼星的区别在于沼气的“泡”都出自于同一地点且大都成串冒出,“泡”出水就破,而鱼星的“泡”不是出自同一点,鱼星出水后不会马上破掉。
见星识鱼
鲫鱼星大多数是单个的,悠悠上泛。
鲤鱼呈一串七大八小的葡萄状。
草鱼星有单个,双个或五六个同样在的气泡并拢往上泛。
鲶鱼星似鲤鱼星
鲤鱼垂钓技巧
1.寻找鲤鱼的踪迹:钓友们都知道鲤鱼很狡猾,尤其是野鲤就更狡猾了。它胆小、机敏、警惕性高,行动与吃食都非常谨慎,不轻易咬钩。钓鲤鱼,首先要找到鲤鱼的踪迹。鲤鱼爱拱泥寻食,从而产生大小均匀而密集的气泡,一连有数十个同时上冒,并经常移动,此起彼伏,球形并常伴有污水上升,找到了鲤鱼星星,就找到了鲤鱼所在之处了。
2.掌握觅食规律鲤鱼属群游觅食鱼类。鲤鱼觅食与其他鱼类不同,它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逗留,而是一边觅食一边前进,有时又转回来再吃,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待吃饱之后,便游到附近的深水区或其他适合的水域停留、栖息,而不会长久停留在食物区。
3.钓鲤须守根据鲤鱼的觅食习性,垂钓应采用"守株待兔"钓法(底钓)。在选好钓位之后,要坚持固守,耐心静候,过一段时间后可提竿换新饵。尤其是在窝子周围出现鱼星时,不能像钓鲫鱼那样经常提竿引逗,否则胆小、机敏、狡猾的鲤鱼会被吓跑的。实践证明换饵太勤,误提次数多,必然干扰鲤鱼吞食,丧失上钩时机。
4.提竿直稳鲤鱼的吃钩与其他鱼不同,吃饵并不鲁莽,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钓饵合到口中,试一试,尝一尝,然后又吐掉,再含起来尝尝,又放下,有时可重复多次,不贸然吞人口中,因此吞食慢而轻,摄食后即游走。浮漂反应是大幅度下沉(黑漂)或横向斜向移动,漂尾由高渐低,慢慢沉入水中,及时提竿,定会中鱼。鲤鱼上钩后挣扎力大,逃窜迅猛,耐疲劳能力强。
5.鱼上钩后的处理首先将手竿上举,并迅速将鱼领离钓点(以免惊走窝里的鱼群),提出水面不让鱼在水中挣扎逃窜,若鱼较大,则通鱼时要使线的移动速度略快于鱼的游动速度,使鱼跟着线走,变被动跟鱼走为主动领鱼游,控制鱼的游向,待鱼邀疲后用抄网将其抄上岸来。若遇到大鲤鱼"打桩子",握竿需相持一段时间,然后抖动竿子,使鱼刺痛上游,通鱼时手竿呈弓形,尽量高举使鱼头朝上,这样鱼只能往上蹿,待鱼遛疲,肚皮朝天,预先将抄网埋伏水下,将抄网对准鱼头向鱼身方向抄起上岸。
6.要及时应变鲤鱼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游到安静的水域"静地"躲藏起来。"静地"大多为平时不爱存鱼的僻静之处,如岸边的边角地带、长滩的滩头地带、较大水域的中央地带,等等。若遇到人多垂钓时,应及时分析判断情况,不失时机地转移到平静的或离岸较远的水域垂钓,定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手竿钓鱼的技巧
淡水钓鱼随不同水域,不同的鱼种,不同条件有许许多多的钓鱼技巧。但是最根本的可以包括:选位、看星、选饵、看漂、提竿、遛鱼、抄鱼七项。
所谓“选位”,即选钓域与钓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适于垂钓的水域与钓点不同。例如,池塘春夏秋冬四季一般均可钓,但随季节不同,钓点应有不同选择。河流最好钓“桃花水”,而随着季节的变化,钓位钓技也须相应变化。水库一般天热以后较好等等。
所谓“看星”,常是判断水下鱼的存在与活动的主要方法,熟练的看星技巧,可以大大减少钓鱼的盲目性。
所谓“选饵”,是指针对钓鱼的地方与鱼的习性。选择对路的鱼饵,包括诱饵与钓饵。
所谓“看漂”,是指观察浮漂的动作,判断鱼种与鱼吃食的情况,即所谓鱼迅。
所谓“提竿”,是指根据浮漂的动作及时做出判断,采用适当的技巧及时把竿扬起,挂住鱼嘴。
所谓“遛鱼”,是指遇着大鱼,要会引遛,使它疲乏就范。
所谓“抄鱼”,是指大鱼遛乏以后用抄网抄鱼,一般要点是抄网先下水,等鱼向上抄,抄头不抄尾,回拖不硬举。即在鱼遛到一定程度,把抄网放到水面下,等鱼遛到岸边,用网从鱼的底下来抄。如果鱼大,不能全部进网中,则应抄鱼头使之入网。抄到鱼后,用手将抄网回拖,使鱼上岸。硬举很可能造成抄网的柄折断。
以上七项各有各的学问,仔细研究起来,技巧很多,而且随着每个人的自己实践会总结出各自的诀窍。为此,要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到:熟知、熟悉、熟练、灵活运用、熟而生巧。
手竿钓鱼技巧 使用手竿钓鱼的6种实用方法
1、定点钓
就是投饵设窝,诱鱼前来摄食,实行先聚后钓。它的前提是水温合适,水中含氧充足,才能以饵调动鱼。定点钓可以说是手竿垂钓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选好钓点,向水中撒几把诱饵,做成鱼窝,将鱼招过来,聚而钓之,这就是定点钓。定点钓是让鱼自己主动来寻找诱饵。让鱼儿游动的前提是水温和水中含氧充足,达到鱼儿适宜的标准,它才会游动觅食,否则鱼儿是不愿游动,更不会进食。有些鱼能耐低水温,但任何鱼都不耐缺氧。所以定点钓最适宜在春末到秋初这段天气暖和的时间进行。使用此法最好能掌握一些选钓点的方法,将诱饵投到鱼儿经常去的地方,当然,这要有些经验。
2、游钓是人找鱼
在水网地带,或水面不宽但岸线很长,钓鱼人活动的空间大,这些地方鱼很少,不适宜投饵诱鱼。可采取游钓的方法,边走边钓,有鱼多钓几竿,没有鱼走人。游钓应与戳筋、逗钓等技法结合运用。如果说定点钓是鱼找人(饵),那么游钓是人找鱼,钓手提着竿,东戳戳,西点点,到处下钩找鱼。在江南水网地区,此法颇为盛行,在细雨绵绵的春季,一些钓手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执钓竿在水边寻钓,好一幅南国春钓图。游钓除冰钓外,其他季节都可进行。这种垂钓方式由于不断地变换钓点,水线忽长忽短,定漂很麻烦,所以钓手们通常使用“七星漂”,配上朝天钩,被誉为“江南一绝”,当然,其他地方的钓友用此法者亦不少。游钓也可在池塘水库等地进行。在天气闷热,或春秋水凉,鱼不爱咬钩,定点钓久不上鱼,不如提着竿到处转悠,可能钓上鱼。游钓要采用不易化散的硬钓饵,如颗粒饲料,或用蚯蚓红虫等活饵,面食久不上鱼,换换虫饵,也是制胜之道。
3、追星钓
因天气湿闷,鱼不爱咬钩;或鱼少、或水温低鱼不爱活动,都可采用此法,人追着鱼下钩。鱼在水中也要呼吸,在吸吐中会有气泡上升到水面,对这些气泡有的称“鱼星”,有的人称做“起筋”,钓友们将钩下到泛起水泡的地方,谓之“追星”“追筋”,还有的叫“戳筋”“递筋”和“扎筋”,这“戳”“递”“扎”都是指将竿瞄准那些起泡的地方。各地名称虽有不同但都是追着鱼下钩。
4、逗钓逗
就是挑逗之意,用钓饵在鱼眼前晃动,逗它咬钩。在天气湿闷、或水凉鱼不爱进食时可用逗的方法,诱鱼咬钩。逗钓还可在其他垂钓方法中运用。一般的淡水鱼,包括肉食性的鲶鱼黄颡,以及鲤草鲢青鲫等非肉食性的鱼,都有吃活食的习惯。所以用“逗”的办法,有可能引起鱼儿的食欲,尤其在鱼不爱咬钩的时候,用逗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给鱼起一个指示目标的作用在一个非常静寂的水底,如果有个什么东西跳动,很容易被鱼发现,许多钓友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绿草丛中捉蚱蜢做钓饵,如果蚱不动,很难发现它,只要虫儿移动,马上就会被发现,人、鱼一理,都是“静中找动”。用手竿垂钓如何制造这种“动”呢?非常简单:将钓线做直上直下的提放,钓饵不就动起来了吗,每次将钓饵上提20厘米左右,隔两三秒钟再提一次,连提三次,要轻提轻放,不可惊鱼。如果仍无鱼咬钩,应变换钓点。逗钓钓饵要硬一些,才不致被提散。
5、铺地拖底钓
天气湿闷,或水温低,鱼儿不爱活动,或水宽鱼稀等,可采用密集搜索的方法下钩找鱼。拖底钓是使钓饵在移动中有停顿,在停顿中待鱼上钩。水阔鱼稀,定点钓很难有收获,就要主动出击,下钩找鱼,在竿线所及的范围内,钓饵如铺地毯似地不漏过任何水底,边寻边钓。具体操作方法:选用5.4米以上中长竿,当然,长竿覆盖水面宽,但竿长必重,依钓手体力做选择。配齐竿线,用悬坠擦底坠均可,装不易散化的钓饵,瞄准正前方,将钩坠抛至最远处,待漂子直立后等两三分钟,无鱼咬钩,将钩坠上提做逗钓,还无动静,则要移动钓点,将钩坠向近处拖回50厘米左右,两三分钟后,无鱼,又实行逗钓,逗两三次之后,仍无鱼咬钩,又向回移动钩坠,至最后已到岸边无法再拖,就要向左(右)移动钓竿,以第一次抛投的方向为基准线,以竿尖为准,移动50厘米,用第一次钓、逗和拖的方法,进行垂钓,如无鱼,则继续横移钓竿,直到竿线所及的全部水域。如果将每次停留的地方成为一个窝,在一条直线中会有许多窝,用钓线串起来,就好像一串“糖葫芦”,如果将各条直线并列,就成为一个扇面形,所以又有“扇面铺地拖底钓”这个名称。如果这个“扇面”之上没有上鱼,就要变换钓位,另铺扇面。此法亦适用于海竿垂钓。
6、甩钓此法用于钓浮,为无漂拖钓
淡水钓主要用于手竿长线配“毛钩”,钓取白鲦、噘嘴鲢等。也可用甩钓方法钓取肉食性的凶猛鱼。白鲦爱在水的中上层游弋觅食,垂钓时一般以钓浮为主。它还最爱追咬从空中掉入水面的虫草树叶等杂物。钓友们正好利用白鲦这个特点,创造出毛钩甩钓的方法。有些钓具齐全的商店有毛钩出售,称“拟饵钩”。自己动手制作亦不困难。甩钓宜用短竿,3.6~4.5米的米长的竿足可,甚至用2.7短竿都可以,先将毛钩甩向最远处,而后慢慢向回拖。使钩坠保持在距水面20厘米左右,白鲦咬钩后,手上会有一股鱼拽线的感觉。甩竿出线比撩投省力许多,否则一天下来甩几百次,初练者手臂有酸痛感。海竿亦可用甩钓法钓取狗鱼等凶猛鱼。也可用串钩装草把钓草鱼鲂鱼。还可用大钩粗线,甩钓噘嘴链。
手竿钓鱼有什么技巧
钓鱼爱好者最喜爱、运用最广泛的钓鱼方法是手杆钓鱼。钓鱼比赛,也都是用手杆进行,这里介绍用手杆钓鱼的方法技巧。
在钓鱼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渔具和携带的用品(食品,雨具,饮水)是否齐全。到达垂钓地点后,不要急于撒窝垂钓,而要先观察地形,选择一个较好的钓点。如果是湖泊,水库,一般应选择港汊,狭窄地带,有水草的地段或回水湾内。如果是塘口,应选在进水处。看看水面水中有无杂草和藻类植物;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水草,荷叶,菱角叶是否被鱼咬食而残缺等等现象。此外,还要站在下风处,闻闻水上吹来的气味,从鱼腥味浓淡有无来判断塘中鱼类的多少。根据观察所得来判断,选择好的钓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窝:
选择好钓点后就要下诱饵打窝。一般水面大的,窝子打远些,水面小的,窝子打近些。春天宜打在近岸的浅水区,夏天应打在荫凉的深水区,秋天可打在较远的深水区,冬天则要打在向阳背风的地方。
投饵:
一般来讲,投饵多少要看诱饵质量,水面大小和深浅而定,质量好的要少投些,质量差的要多投些。水深水面宽的宜多投,水浅水面小的可少投。诱饵投放要适量,过多则鱼只吃诱饵,咬钩率差,过少则鱼聚集的时间太短。
装饵:
以蚯蚓为例,正确的装钩方法有二:一是用钩尖从其一端穿入,剩下约0.5-1cm长的部位不穿到,使其能摆动,以引鱼抢食;二是用钩尖从背部中间穿入留头尾不穿,在外摆动,这样更显活蹦乱跳的效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钩尖都不能外露。
下钩:
正确下钩要注意四个字:“轻,准,动,避”。轻就是不要有太大的声响,否则不但惊跑鱼群,而且容易使饵脱钩。准就是要把钓钩抛在窝点上,不要偏离。动就是要轻轻抖动钓线,引起鱼儿的注意。避就是要避开小鱼的干扰。
看钩:
鱼的咬钩动作因鱼的种类而异。例如鲫鱼吞饵一般是头朝上,尾朝下,这时浮子的现象是先下沉1-2cm,然后浮子上送。青鱼、草鱼游动快,吞饵也快,浮子浮沉1-2次后就出现“拖漂”现象。黑鱼吞饵凶猛,咬钩拖劲奇大。
提杆:
鱼咬钩后应该及时提杆。提杆有很多技巧,是垂钓中的硬功夫,这也是能否钓到鱼的最关键一环。提杆首先应该掌握正确的姿势:一般是杆透出肘后30-40cm,提杆时,手腕向上一翘,同时肘部往下一压。既要用力,又不能大翘大压,只需上翘5cm左右,就能使鱼钩钩住鱼嘴内的软肉。提杆要顺着鱼浮拖的方向提或斜向提,不可向后提。提杆时还须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用力过猛,不能死拉硬曳,用手提鱼线想强行使鱼上岸,这样做还可能会把鱼嘴拉裂或只钩了个鱼唇上来,或者造成线断、钩断、鱼逃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