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钓鱼城地形图高清大图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钓鱼城平面图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 1、钓鱼城之战揭秘36年抗击蒙古铁骑的历史
- 2、宋蒙钓鱼城之战事件经过
- 3、南宋灭亡前为什么退守崖山,而不选择退守蒙古人攻不下的钓鱼城?
- 4、宋军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蒙古军队为何无计可施?
- 5、元朝时是谁战死在钓鱼城
钓鱼城之战揭秘36年抗击蒙古铁骑的历史
蒙古军大举进攻四川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被蒙古军封锁,一直到不了钓鱼城门口。尽管如此,被围困数月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足,守军情绪高涨。1日,南宋守军向城外的蒙古军投掷了两条重15公斤的鲜鱼和100多个蒸面饼,并上书蒙古军,称即使再待10年,蒙古军也攻不下钓鱼城。
钓鱼城之战经过: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 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
直至1279年,钓鱼城因孤立无助、大旱无粮开城投降,守城长达36年。战役意义:钓鱼城之战创造了以山城防御击败蒙古铁骑的战例,直接延长了南宋统治时间,打断了蒙古顺流东下一统江南的计划。蒙哥汗的死加速了蒙古内部汗位之争,为忽必烈上位提供契机,也使蒙古帝国向外扩展停顿,影响了整个亚欧非的历史进程。
宋蒙钓鱼城之战事件经过
1、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直抵石子山扎营。三日,蒙哥亲督战于钓鱼城下,目标是攻克一字城墙,此城墙又称横城墙,其设计旨在限制敌军行动,同时让守军利用外城墙进行交叉防御。钓鱼城南、北各有此城墙结构。然而,九日蒙军进攻镇西门未果,东道军史天泽部随后加入战局。
2、钓鱼城之战是南宋抵抗蒙古帝国入侵的关键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以下是对宋蒙钓鱼城之战的简要概述:背景与战略地位:蒙古帝国的崛起:十三世纪,蒙古帝国以其庞大的版图成为世界的焦点。钓鱼城的战略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面,四川盆地边缘,是南宋防线的薄弱环节,但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3、钓鱼城之战发生于公元1259年,地点在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南宋成功守城,蒙古主力撤兵,蒙哥死亡。以下是详细介绍:战前形势: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之处,坐落在钓鱼山上,地势险要。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后,南宋四川制置使和地方将帅多次在钓鱼山筑城。
4、全面爆发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钓鱼城之战,发生于1259年,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南宋灭亡前为什么退守崖山,而不选择退守蒙古人攻不下的钓鱼城?
再说了,就算钓鱼城能够安置得了那么多人,就算钓鱼城固若金汤攻不下来。蒙古人只要围而不攻,久而久之,钓鱼城也是保不住的。但是当时的四川,在刘整投降,蒙古加紧对南宋实施侵略计划后,四川也没有安宁,大部分地方已经落入了蒙古人手里。当时的四川制置使张钰等人,只控制了很少的几座山城。
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 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 其不能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
在蒙古人撤退的同时,他们带领部队出城迎击,肃清了蒙古人留在钓鱼城周围的残余部队。从捕获的俘虏口中,他们证实了蒙哥被打死的猜测。这让他们喜不自胜。他们乘着从蒙古部队那里重新夺回来的船只,沿嘉陵江南下,一直到达重庆,向沿途南宋军民通报了蒙古人战败撤退的消息。
一来快速作战辎重跟不上,二来铁骑在城市巷战发挥不了作用!历史 上有一座城池,抵御蒙军直到南宋灭亡,这座城池就是重庆的钓鱼城,仅仅围城就长达二十年之久,在整个宋朝版图被侵蚀殆尽,这座钓鱼城,依然屹立嘉陵江边,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就是奈何不了这座城池。
蒙哥在钓鱼城下的意外败亡,对当时的东亚局势造成了巨大影响。这场侵宋战争因此功亏一篑,全面瓦解,各地的蒙古军相继北归,使南宋王朝得以再延续20年。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南宋与蒙古联合灭亡了金国,然而南宋的君臣们很快发现自己换了一个更为凶狠的邻居。
这时南宋已无力回天,谁都看得出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为避免城中居民百姓受到伤害,守将王立在忽必烈答应不杀城中一人的条件下,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钓鱼台归元后,元军也没有执行二十年前蒙哥临死前留下的要对钓鱼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嘱。
宋军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蒙古军队为何无计可施?
1、宋军之所以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一方面与钓鱼城得天独厚的地利有关;另一方面与守将的能力也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下面我就就这两方面详细分析一下:钓鱼城之战前的形势与准备 战略层面的三道防线 自宋蒙端平开战以来,蒙古军一再深入四川腹地。
2、要知道,蒙古大军围城攻城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要守住钓鱼城,首先还不在于军队有多能打,而在于粮食、水源能不能支撑的下去。蒙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快速平定南宋。但是,蒙古军经过一番试探和勘察,已经有人发觉钓鱼城不好攻取,术速忽里就建议蒙哥避开这里,迂回夔州(今重庆奉节)直接东下。
3、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改变先取巴蜀的灭宋战略,重心转向长江中游,到了1268年开启了长达5年的襄阳之战,虽然这一时期钓鱼城也有被攻击,但都是小打小闹,直到1279年所有地区都被蒙古军占领后钓鱼城守将王立才在不可屠城的条件下开城降元。
4、宋军之所以能够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这主要就是因为钓鱼城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钓鱼城守军们万众一心的决心,而蒙古军队之所以困不死他们,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切断钓鱼城的粮草问题。
元朝时是谁战死在钓鱼城
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 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 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1241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
公元1279年,元朝已建立九年,钓鱼城守将王立被劝降后,只身悄悄投降下山远走谋生。此时留在山上的南宋军人战死不少,有的变为种田人家,剩下的30多名守军士兵因群龙无首,抵挡不住元兵,最后集体拔剑自刎,无一投降。
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军被迫撤军北还,从而延续了宋柞,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
年,蒙哥在钓鱼城下战死,为蒙古帝国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等人均有机会继承大统,但主要的冲突焦点在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旭烈兀则因远征欧洲,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对内斗兴趣缺缺。蒙哥在南征途中,将阿里不哥留在漠北,自己则随军南下,为攻宋提供后援。
七月,蒙 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死亡。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