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了解掌握关于钓鱼城守将方面知识要点,其中也会对钓鱼城守将王坚方面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介绍,希望能帮你解决现在遇到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 1、钓鱼城守将王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 2、钓鱼城守将王立是英雄吗
- 3、钓鱼城之战宋蒙双方主要将领?
- 4、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为什么遭到世人的唾弃?_百度...
- 5、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为什么还遭到世人唾弃?
钓鱼城守将王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南宋的抗蒙战争,数四川历时最久,而四川的抵抗,终结于合州(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钓鱼城的最后守将王立,是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骁将,曾屡败蒙军;但在最后关头,为保全城中十万军民的身家性命,他不顾背负一世骂名,向蒙古人递交了降书。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手,灭掉了金朝;蒙古人随即将兵锋指向南宋。
自此鱼城防御战彻底结束了。但是钓鱼城的守卫者王立最后却是惨淡收场,他被当成反叛者,抛弃了。那是因为在钓鱼城前后有三个中队,前面两个是王建和张伟,他们是终于南宋的。
公元1279年,南宋钓鱼城守将王立向元朝献城投降(献城后,除王立外,有三十多名守将自杀殉国)。此前,原南宋疆土中,钓鱼城是唯一还在坚持抗元的城池,这座城池自从建立之日起,硬抗蒙元军队足足有36年。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被元朝追认为元宪宗)就死于钓鱼城之下。
在蒙哥可汗受伤后,蒙古大军并没有从钓鱼城下撤兵,相反的他们更加想要攻占钓鱼城用来泄愤,但是这一愿望并没有达成。因为在双方开战后不久,蒙哥可汗就在温泉寺病逝,没了最高指挥者的蒙古军队这才撤兵。
后来忽必烈只能绕过钓鱼城南下攻取襄阳。襄阳城破后不久,钓鱼城守将换成了王立,此时钓鱼城虽然仍能固守,但城中严重缺粮,被围困数年,城中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事情,即使如此,守将们依旧坚守阵地。
在蒙哥可汗的带领下对钓鱼城所在的四川发起攻击。钓鱼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守将王坚的带领下,将蒙古的军队一次次挡在城门之外,再加上蒙古军队对蜀地天气环境的不适应,最终从钓鱼城撤退。钓鱼城之战的结果最直接的就是蒙古军队损失惨重退兵,蒙哥可汗去世。钓鱼城之战的结果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钓鱼城守将王立是英雄吗
一方面,从传统忠君理念来看,王立并非英雄: 王立身为钓鱼城守将,却在南宋即将灭亡之际选择投降元朝,这有悖于传统的忠君之道。 他的投降行为被世人视为背叛,因此被看作是“贰臣”和叛徒,遭到唾弃。
钓鱼城守将王立是否是英雄,史学界至今难有定论,存在不同观点:非英雄观点:忠君之道:在传统忠君理念看来,王立作为一城守将却开门降敌,显然有悖于忠君之道,因此被世人视为“贰臣”和叛徒。背叛国家:在南宋已经国破家亡的背景下,王立选择投降元朝,被一些人视为对国家的背叛。
从1275年开始,钓鱼城守将由王立担任。王立曾在张钰手下担任武将多年,早期也是一员猛将,在抗击元朝的战斗中屡立战功。1276年二月,元军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宋国都临安,南宋少帝宋恭帝被俘。此后南宋形势急转直下,一步步走向灭国边缘,大势已经不可挽回。
王立虽然是一个很忠诚的将领,但是他作为一个城市的捍卫者,在最后的关头却向敌人敞开了城门,在世人眼里这就是不忠和背叛。所以后来遭到了世人唾弃。
正确答案:钓鱼城 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
然而,尽管钓鱼城的守军英勇抵抗,但最终南宋还是被蒙古帝国所灭。在南宋灭亡后,钓鱼城的守将王立看到大势已去,并且蒙古帝国的皇帝忽必烈承诺不会伤害城中的百姓,于是决定弃城投降。弃城后,没有一名守城将士乞求怜悯,所有的32名(或说36名)将军都选择了拔剑自刎,他们的忠诚和勇气被后人传颂。
钓鱼城之战宋蒙双方主要将领?
在蒙哥汗八年到九年,也就是南宋宝佑六年至开庆元年(1258年—1259年),宋将王坚与副将张珏防守钓鱼城,成功抵御蒙古军的进攻,这场战役成为了著名的要塞防御战。钓鱼城位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水,壁垒坚固。城内有足够的粮食和水源,还有强大的水师防守。
南宋宝佑六年至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宋将王坚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抵抗蒙古军进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战。宝佑六年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
张钰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民族英雄,生于公元1280年,为凤州人氏,字君玉。张钰坐镇四川合州钓鱼城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多次阻止了蒙古军队的大举进犯,保证了南宋半壁江山的安全,有“四川虓将”之称。
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军被迫撤军北还,从而延续了宋柞,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
王坚原是兴元人民抗蒙爱国武装中的一员将领,兴元人民武装接受了南宋将领余阶的领导以后,王坚被宋封为武功大夫。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余玠率领他们收复兴元(今陕西南郑),奏明王坚的功绩,被任为遥郡团练使。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余玠暴死,派王坚担任合州(钓鱼城)知州,第二年任兴元都统知合州。
钓鱼城之战,是宋蒙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至开庆元年(1259年),是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抗击蒙古军所筑寨,后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
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为什么遭到世人的唾弃?_百度...
王立虽然是一个很忠诚的将领,但是他作为一个城市的捍卫者,在最后的关头却向敌人敞开了城门,在世人眼里这就是不忠和背叛。所以后来遭到了世人唾弃。
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遭到世人的唾弃,是因为他身为一城守将却开门投降,被后人认为是叛徒的行为。
一方面,从传统忠君理念来看,王立并非英雄: 王立身为钓鱼城守将,却在南宋即将灭亡之际选择投降元朝,这有悖于传统的忠君之道。 他的投降行为被世人视为背叛,因此被看作是“贰臣”和叛徒,遭到唾弃。
直到崖山海战,宋军节节失利,亡国已成定局,守将王立在得到忽必烈不杀城中一人的承诺后,选择开城投降。
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为什么还遭到世人唾弃?
1、王立虽然是一个很忠诚的将领,但是他作为一个城市的捍卫者,在最后的关头却向敌人敞开了城门,在世人眼里这就是不忠和背叛。所以后来遭到了世人唾弃。
2、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遭到世人的唾弃,是因为他身为一城守将却开门投降,被后人认为是叛徒的行为。
3、一方面,从传统忠君理念来看,王立并非英雄: 王立身为钓鱼城守将,却在南宋即将灭亡之际选择投降元朝,这有悖于传统的忠君之道。 他的投降行为被世人视为背叛,因此被看作是“贰臣”和叛徒,遭到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