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给钓友们逐一谈谈罗文水库钓鱼,以及罗文镇是哪里对应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参考借鉴,可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益阳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暨水库抢险演练组织方案
益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安化县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一、演练时间
初定预演时间:2011年5月21日。
正式演练时间:2011年5月22日。
二、演练地点
安化县东坪镇颜家村
三、观摩台会标和标语
1.会标:
益阳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暨水库抢险演练观摩台;
2.宣传标语: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构筑防汛安全体系;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践行以人为本方针。
四、演练目的
在水库即将发生溃坝、地质灾害点即将发生山体滑坡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群众,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1)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防汛和防御地质灾害的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动员、群策群防的良好局面。
(2)通过演练,使各级各部门以及危险区的人民群众熟悉疏散撤离预案的内容,确保在险情出现时,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能迅速有效地按预定线路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3)通过演练,对应急预案中人员转移和每个可能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环节进行一次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完善修订预案,从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演练的任务
本次演练的任务是:在红岩水库干渠道罗文段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渠道内的来水急剧向罗文水库下泄,而时段降雨量已达到65毫米,罗文水库水位急剧上升,随时有漫坝的可能。演练必须通过紧急措施,下降水库水位,排除滑坡险情,防护水库大坝,强制性转移个体,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危险区内的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六、组织机构
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县防汛指挥部、市、县水利局负责指导和协调,东坪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一)主办单位
益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安化县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安化县人武部
安化县水利局
安化县国土资源局
安化县东坪镇人民政府
(三)参加的县直单位和部门:
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农村办、县广播电视局、县卫生局、县电力局、县移动公司、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安化公路局。
(四)指挥部成员
成立演练指挥部。由谢寿保、杨光鑫同志任顾问、胡跃龙、符美田同志任政委,罗必胜同志任指挥长,刘立辉同志任副指挥长,黄社开、龚悟云、贺民生、贾博文、贺刚林、李华山、龙要平、李德辉、李国祥、王运明、陈晚辉、瞿东江、李子升、杨海彪、封晓秋、李志荣、李立安、刘洪品、戴礼云等同志为成员,王良才同志负责现场转移演练指挥。戴礼云负责县指挥的相关指挥。龚俊负责东坪镇指挥部相关指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县防汛办公室和东坪镇人民政府负责。
七、观摩和演练人员
(一)主席台观摩人员
(1)市级领导、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各区县(市)领导;
(2)县级领导和县防指主要成员单位领导;
(3)乡镇党委书记。
(二)其他观摩人员
乡镇分管领导、水管站长、国土所长和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村支部书记(建议观摩地点为观摩台两侧)。
(三)参加演练人员
(1)县人武部组织的民兵应急抢险队30人;
(2)东坪镇人民政府组织的信号发布员4人(村级指挥所人员,替代现场信息发布员),鸣锣员2人(此2人在村级指挥所鸣锣),现场信号发布员另安排7人。
(3)县水利局组织演练牵引车2人、水库抢险队10人(加固子堤)、调控水位设备安装队10人、彩条布铺设人员6人、现场服务人员4人、抢险自备电源2人、后勤安排和相关协调人若干。
(4)县电力局组织的电力设施抢修队5人;
(5)县移动公司组织的通信设施抢修队5人;
(6)医疗救护队5人、现场消毒人员4人;
(7)国土部门安排地质灾害现场监控处理组10人;
(8)县公安组织交通管制演练人员5人;
(9)县交通局组织道路抢修演练5人。
(10)县民政部门组织救灾物资供应演练人员5人。
(11)演练转移群众350人左右(包括学生150人);
(12)国土安排干部30名、水利安排干部30名、东坪安排干部40名到演练现场扮演被转移群众。
八、正式演练前的组织步骤
(1)5月16日之前落实部门单位和相关乡镇的工作责任。
(2)5月19日之前,各部门单位按照流程和分工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报演练领导小组备案。
(3)5月22日前,各部门单位落实预演或正式演练以前的工作。
(4)县人武部组织的民兵应急抢险队,东坪镇政府组织的信号发送员、县水利组织的演练人员,县电力局组织的电力设施抢修队,县卫生局组织的医疗救护队、消毒队,县移动公司组织的通信设施抢修队、县民政组织的救灾物资运送队、公安部门组织的交通管制队、交通部门组织的道路抢修队于5月21日上午10时参加预演,5月22日上午10时准时到颜家村参加正式演习。
(5)5月22日上午10时,参加演练单位和部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原地待命。市级领导、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各区县(市)领导、县级领导和县防指主要成员单位领导、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进入观摩台。其他观摩人员到指定地点。
(6)5月22日上午10时,演习正式开始,按照《益阳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暨水库抢险演练流程表》组织实施。
九、重点注意的工作
(1)交通管制从县城开始,特别是要重点管好沿江路柳溪桥至演练现场的交通、演练结束后群众疏散的有序撤离。
(2)沿线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保障,特别是在正式演练前一天的公路清障。
(3)观摩群众的安置问题(建议为观摩台后面的山上)。
(4)参与演练学生的安全问题。
(5)现场音响布置的问题。布局要保证每个转移点和安置点听到命令。
(6)观摩群众与正式观摩人员进入现场的时间控制问题。
(7)在预演之前,各部门单位要进入现场,落实好分解动作。
怎么进入58同城网
网页上就有58同城,点击直接进入58网页,右上角有“登陆”。如果没有登录过,就先进入t.58.com 同城首页后点击右上角的“注册”,注册账户后即可免费发布信息
注册58同城帐号的方法:
1.打开搜狗搜索引擎,然后在搜索栏中输入“58同城”,接着点击搜索列表中的58同城官网,这样就能进入到58同城官网的主页中去了。
2.当然如果用户知道58同城官方网站的网址,也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的网址栏中输入该网址进入58同城官网主页中。
3.来到58同城官网主页后,如果想要注册一个58同城帐号,此时点击主页最上方的登录/注册中的“注册”按键。
4.之后会来到帐号注册页面,在这里设置自己的手机号码并设置58同城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点击页面底部的“注册”。
5.在注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弹出图片验证码对话框,此时需要用户准确输入图片中的数字或英文才能成功注册帐号。
登录58同城帐号的方法(一):
1.在主页点击页面上方登录/注册中的“登录”按键。此时会进入58同城的帐号登录页面,在这里用户可以选择通过账户密码进行登录。
2.如果忘记了账户密码,也可以通过手机动态码进行登录。在“手机动态码登录”对话框中输入手机号码,然后点击“获取动态码”按键,最后输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行登录。
3.如果用户下载了58同城APP软件,也可以利用该APP软件进行扫码登录。
登录58同城帐号的方法(二):
1.此方法是用户通过手机58同城APP软件进行登录,首先打开手机58同城APP软件。
2.进入手机58同城主页后,点击页面右下角的“个人中心”按键。
3.进入“个人中心”页面后点击页面上方的“登录”按键。
4.然后在弹出的58同城登录页面用户输入手机号或者用户名或者邮箱,接着输入相关密码进行登录。
5.如果用户采用手机进行登录,也可以利用手机验证码的方式进行登录。
南宁市罗文水库可以钓鱼吗?
南宁市罗文水库不可以钓鱼。因为水库的水深,钓鱼存在着危险。
跪求南宁周边钓鱼点
在大学路,就是民院相思湖那里有鱼,就是水质不好,明院后门在下去有一条往右有一个钓鱼山庄,30到50元这样,钓鱼塘的,附近也还有几个开钓的塘
南宁的绿(有急用!!各位来回答啊!!)
绿,南宁市的文化名片
南宁,被誉为绿之都。有的夸南宁绿得大气:出市区几十公里,苍松叠青山,翠竹簇碧水;有的夸南宁绿得秀气:路不同树,街不同花,尽显亚热带城市之妩媚;有的夸南宁之绿赋予了文化的含意。
人类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类文明是在绿色之中孕育的。广西的少数民族对绿色、对树木更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壮乡苗寨,每个村子都有一棵奉若仙株的大榕树。人们在树下聚会、歌舞、祭祀。壮族人口占60%的南宁市,对树木有着一缕先天性的情愫。
现在,南宁市对这种绿文化不断地充实着现代新含意。
绿色是城市的“名片”。这种看法已至少延续了三届政府。南宁市虽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但长期以来,很多外地人只知有桂(桂林),不知有邕(南宁)。对此南宁人很不服气,而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障碍。为了提高知名度,南宁市选择了利用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创建最优美省会城市的途径。事实为这个选择打了高分,1997年便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再加上以前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称号,南宁这个边城的知名度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大大提高了。在今年的一次商贸洽谈会上,有记者问一家美国公司的代表:“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南宁来投资?”这位代表说:“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是南宁的优美环境吸引了我们。”
优美的环境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种说法,过去主要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在南宁现在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存在。记得1994年刚到南宁时,经常看到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是,等到笑声飘走之后,留下的却是一堆堆甘蔗渣、水果皮,一幅让人扫兴的情景。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形了。环境变得如此优美,让那些不注重公共卫生的人自己就感到了与环境的不协调。爱美的天性纠正了人们的不良行为。最为典型的是琅东新区,这里是个大工地,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建筑民工。这里也有全市最大最美的街心绿地,每到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民工们走向街头绿地,有的打扑克,有的喝啤酒,在绿草茵茵、暗香幽幽的环境里,人们都变得安静而文明,很少发生上述那样的情形了。
经营绿色已成为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里讲一个发生在今年夏天的小故事。南宁市不仅是一个大花园,也是一个大果园。荔枝、芒果、洋桃……街道两旁硕果累累。有一天,一位市民发现有人在民族大道摘了洋桃,于是投书《南宁晚报》予以批评。民族大道是条10公里长街,各种果树成千上万,整天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有人摘几个洋桃也算小事一桩。但就是这件小事引发一场市民大讨论,为人们上了一次社会公德课。去年以来,光是见诸报道的关于树木保护、湖水保护的连续报道、讨论就有好几次。
“用绿色美化邕城,用美德净化心灵。”绿色,已渗入南宁人的精神。
如果说一个城市以高搂林立区别于乡村,它将以什么来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此时若还是千篇一律的摩天楼,必将趋于同一而被淹没。从90年代初期开始,南宁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优势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发展规划。
时至2003年10月,中国—东盟东道主落户南宁,南宁进一步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这标志着,它的声音突出了同类城市的重围,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声音。它所倡导的一种“绿色文化”从浩如烟海的城市发展规划辞典中被提纯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理念而存在。
南宁的建城史有1600多年,而长期以来,世人“只知有桂,不知有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而从90年代处的“创城夺牌”到2002年“人居奖”落户南宁,“136”建设管理项目上马,“绿城”形象凸显,其中走了多少艰辛的路,邕城人酸甜自知。
所谓“136”就是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环保与生态等多方面更高层次的管理建设,达到“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最终建成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园林风格的“中国绿城”。
一、城建篇
“绿”,是南宁城焕彩妆的主色调。以1992年声势浩大的“创三城”(即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双拥模范城)为序,到摘取2002年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市民受益的宗旨和“坚定性、持续性、特色性、广泛性“相统一的”十二字“原则,脉络始终贯穿南宁城区建设之中。城市园林绿地则系统规划确定了园林绿化建设,近景目标为1995年—2000年,绿化覆盖率达37%,绿地率达 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远景目标至2010年,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近些年,南宁市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5.7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24项,仅2001和2002年两年,南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达100亿元,这个举措对于财政收入只有30多亿元的南宁来说,如果不是下了大决心和大气力,绝非易事!功在当代,利泽千秋,这个高瞻远瞩之举给南宁带来的效益也非同凡响:城市建成区从“九五”初的81.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0.2平方公里。截止到2002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 平方米,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4.47%和3.8平方米;共有林地面积36.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有各式开放式公园13座,公共绿地面积比10年前净增504.2公顷,增长了1.5倍,实现了区区有公园,街街有绿地。形成了“半城绿树半城楼,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南亚热带园林城市风貌。如果说前几年它还是一个“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那么,现在的它无疑就是一个“碧”海蓝天中的风光之城。
2003年10月14日,相思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方案审评圆满落下帷幕。这标志着,又一个城市规划新亮点在邕城的另一端跃起。自“136”工程实施以来,南宁的城市地位迅速提升。尤其是环绕南湖千顷碧波的琅东、凤岭一带已饱和并超出预计,而另一个规划新区的提出,正当其时。据悉,相思湖新区大致范围为东至安机吉路—快环路—鲁班路,南至沙井火车南站,西面和北面各至高速环道,总面积约为127.6平方公里。昔南湖区湖光水影,成就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现在正在规划中的相思湖新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主脉由相思湖和心圩由南至北呈两大网络水系,天雹水库、罗文水库、金沙湖水库等星罗其上,在自然环境上不愧为一块好“毛坯”;和南湖区相比,它的优势更在于业已成形的人文优势。这个区域是以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学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工业城为主的一个区域,本身的人文条件很突出。天时地利人和,把这个区域建成一个融合科技、教育、商贸、旅游、居住、办公、都市型工业、物流、仓储的新区,集优越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人文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生态型新区,万事具备,而值此中国—东盟会落户邕城,更是给它凭添了东风之便。
会上曾参与众多国际性规划经营计划项目的法国城市规划、景观实际师雷诺.巴可一语点睛:“南宁应该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南宁的特点是它的山水、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丧失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二、人居篇
大环境规划如此,小型单元若何呢?
让我们来再度回顾一下南宁的“创城夺牌”史:95年获“全国卫生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96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97年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98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工作先进城市”;2000年获联合国(拜迪)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2年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全国生态环境良好范例奖”,今年10月, “国家园林城市”再次落户南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精神文明建设点了这条绿色发展路线的睛,绿色文化的主脉在于“人和”,即市民的精神风貌,以及这种风貌中所体现出来的绿色意识和绿色观念。这种环境意识和审美折射到房地产业上,便出现了“好环境,好叫座”的现象。由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再加上南宁在近几年的 “创城夺牌”中屡创佳绩,当地的房地产业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南宁的房地产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理念与已成气候的大思路对上拍,在给邕城之绿锦上添花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产销势态良好,综合指数连年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国家金牌小区,优秀小区和优秀物业管理的屡见不鲜。南宁,尤其是新城区的楼盘一路攀升,炙热不退,这和其他同类地区相比,不失为一个奇迹。然而不管是酒店式的豪华大宅还是经济型的实惠小居,环境都是制约房价高低的关键,这也是南宁房地产得以保持高热度的持续性增长的秘诀。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环境,也就是楼盘周边的各种配套设施,二是指小环境,即楼盘内的绿化状况和人居氛围。虽说各大房地产商在推出楼盘的宣传策划上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根本交集上都有这两个关键词:“人文”、“人性”,做为自己的广告语的华彩句段,对当地地理位置和空间结构进行深层的挖掘。如文化园的“大学就在家门口”,在文化氛围上大做文章;金花茶苑强调“终身享受公园生活”,将周边的生态揽了过来作为自己的卖点;而精品别墅品牌“玫瑰园”在做江南玫瑰花园公寓的时候则提出了“五度空间”的理念,即 “都市空间”,“人文空间”“庭院空间”“和谐空间”“人性空间”,获得了人们的青睐。楼盘的周边生态,环保,绿化都被作为一大议案提上了房地产商的议事日程,作为叫座关键的一大亮点而被苦心经营着。房地产商在对自身楼盘大小空间环境的关注、投入和经营为自身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挥发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说整个南宁是一片绿叶,单位小区就是这片绿叶中的叶绿体,细胞单位。个体在绿文化大氛围的积极影响下,经营自己的个体环境空间,反过来又加深和巩固了这种环境氛围,从而使其进入了一种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 旅游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发展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投资少,见效快,拉动力强,最为环保的生态型绿色产业将有大可为。于是,各地纷纷将自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景观和日新月异的人文景观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介了出来。而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大力宣传的,不是那家旅行社,而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他们认识到在这个软性产业上的投入不但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关经济领域的拉动增长,而且无论是从形象还是知名度的提升上都会带来更为深远的社会效益,于是乎,政府包下了旅游形象广告的大头。政府职能的转变,给这个产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有关数据表明,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九五”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 361.67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近五成;旅游外汇收入近10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近一倍;国内旅游人数累计1.73万人次,旅游收入 76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7%。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不但要在业已成名的桂林下打出打响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要在整个广西的旅游业中起到压镇的作用,它所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造化钟神秀,南宁也有着自己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虽说和名声在外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比,南宁的山水逊色几分,但它的优势更在于南热带风貌的特色城市园林,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宁更胜一筹:近的说来,它北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接天下第一滩北海;远一点,将它放置在整个中国版图上来说,它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更远一点,放置到世界地图上,它面向东南亚,西接印支半岛,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南宁成为中越边境游和跨国旅游的集散中心和中转站。南宁市旅游局在制作绿城旅游的宣传画册的时候,以南宁为圆心,辐射式地推出了周边的景点旅游路线,如宁明花山壁画,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河内 -下龙湾的跨国游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南宁旅游这个绿色文化产业的一大特色,即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编排将周边的景点网络过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个现代旅游城市的内涵,俨然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另外,南宁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一度的民歌节是打响“中国绿城”知名度的一道大型的冲击波,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爱唱山歌。早在60年代,摄取这个渊源的电影《刘三姐》便着实火了一把,之后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便一直处于准搁浅的状态,利用率微乎其微。99年在第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办的前几个月,我曾参与了一场高校组织的名为“民歌生存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忧心忡忡:民歌偏好者具有明显的老龄化倾向。这表明,长此以往,这一艺术形式很可能因受众断层而断流。而几个月后从形式到内容都为之一新第一界南宁国际民歌节冲散了这种忧虑,尤其是“老歌新唱”的创意。传统的民歌经典曲目一经现代感很强的节奏、韵律、器乐、嗓音传出,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皱眉,有人喝彩,“有争议”,这在新闻界来说是件好事,更多的时候,它是“舆论热点”的另一代名词,这于重在打出知名度的第一届是至关重要的。此举无疑博得了双赢,开了个好彩头。而经过心理排斥的过渡期后,这种演绎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南宁国际民歌节则继续趁热打铁,汇同中外名人名角共同出演这台在壮乡的舞台上上演的大戏,使之成为南宁这个绿色背景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2003年即将开幕的民歌节以山水作为舞台背景,并将绿化引入了观众席——无论从舞台美术设计还是整体策划氛围上都更强调了“绿城”这个主题。时至今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辉煌走过了五个年头,人们因为刘三姐记住了广西,南宁则因成功开掘了“广西民歌”这个题材而让人们加深了对这座美丽的绿城的理解。
后记
如果说城建篇和人居篇是“绿色文化”的硬件,那么旅游形象宣传篇则是启动的一大软件。南宁在城市品牌经营上所倡导的“绿色文化”包涵了太多的内容:从整体绿色的自然生态到自我的绿色体察;从政府到市民的绿色行为,绿色经营,绿色宣传,绿色氛围;人们的绿色意识,绿色观念;……说到底,这是一场从景观到观念,从政府到市民,从整个城市到居民个体的绿的人化工程。这个以城市特色品牌的打造和生存为主题营销战略在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典型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