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给钓友们逐一谈谈周河,以及周泓对应的相关知识要点,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参考借鉴,可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周河遗址地理位置及环境
- 2、周河遗址文物特征
- 3、周河乡的历史沿革
周河遗址地理位置及环境
位于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周河村北的高台地上,周河遗址坐落在狼溪河上游的优美环境中,紧邻狼溪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占地总面积达到25万余平方米。这里的自然风光秀美,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周河遗址位于济南地区与鲁西南的交界地带,对于理解平阴地区史前到汉代的社会经济、艺术发展以及人类活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堪比一部详实无缺的史前历史教科书。这个遗址的重要性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认可。
遗址西、北两侧靠近河岸的断崖处,文化层的厚度在1至2米之间,然而地表文化层在村民挖掘树坑和修建地堰的活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暴露出丰富的遗迹。包括众多灰坑、烧坑、烧土块,以及石器、陶器碎片,例如陶拍、纺轮、骨针、石馨和石磨盘等工具和生活用品。
位于古东原(东平)北部的平阴县,因其地理位置,东临济水而得名。早在公元前七千多年,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活动,他们在此劳动、生活,孕育了早期的历史文明。
周河遗址文物特征
其纹饰丰富,有堆纹、篦划纹、乳钉形纹、指甲纹和锥刺纹等,少数还有带状纹。其中,红顶钵(残片)尤为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带状彩纹是北辛文化的显著标志,据推测年代约为7000年前,这在平阴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周河遗址以其显著的特点而闻名,即其广阔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和连绵不断的文化脉络。通过挖掘出的文物,我们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这些文化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跨越到了封建社会的秦汉时代。
在周河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最晚揭示的文化层是汉代的遗存。通过对遗址内遗物的深入分析,该遗址的历史序列跨越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直至汉代,跨度长达7000多年,且这个连续的文化链条中没有任何断裂,显示出其历史的完整性。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位于靖边县周河镇、王渠则镇、杨米涧镇、镇靖镇、杨桥畔镇、龙洲镇、小河镇、天赐湾镇、中山涧镇,时代为战国——秦,类别为古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发现以红褐色陶器为标志的西河类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遗址10多处。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说明济南作为城市的历史在4000--5000年以上。
周河乡的历史沿革
年设五马公社,1960年改周河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柳铺、周河、毛铺、余冲、付冲、汤冲、西河、冯楼、熊湾、九龙、王边11个行政村。
历史上,周河乡作为专业水产乡是汴河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追溯至1958年的汴河公社设立。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如1975年将汴河、周河公社析出,1984年合并为汴河区,最终于1987年独立成为今天的汴河镇,包括上车湾镇和周河乡的部分区域。
近年来,周河乡加大经乡村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已铺油,村村通公路,村组通路率达92%。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9元,经济综合实力在信阳市207个乡镇中位居第49位,全县第5位。
年1月,熊作芳出生在新县周河乡刘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地主几亩薄田为生。1916年,熊作芳3岁时,母亲在贫困中死去,他跟着祖母一起生活,8岁就给地主放牛。1930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为打通鄂东北到豫东南根据地的道路,解放了周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