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钓鱼城15年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被誉“上帝折鞭处”的钓鱼城
1、“上帝折鞭处”:蒙古大军的西征欧洲被欧洲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上帝派来惩罚欧洲的,因此钓鱼城被称为。“东方麦加”:钓鱼城之战延续了南宋王朝的历史,与穆罕默德拿下麦加城,从而为统一阿拉伯半岛奠定基础有相同之处。历史: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
2、正因其如此,钓鱼城便被世人誉之为“改写欧亚历史的上帝折鞭之处”,这个地处中国西南一隅的小小城镇就此在世界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3、公元1259年,蒙哥大汗率军久战钓鱼城不利,不幸殒命,南宋又得以残存近20年,欧亚非大陆也避免了被蒙军铁蹄践踏,遂有“上帝折鞭处”之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钓鱼城”的峥嵘岁月。钓鱼城的诞生分成4个阶段。
宋元钓鱼城之战
1、蒙哥主力入大散关,由利州(今四川广元)直取剑门,经过近一年艰苦攻战,岁末打到钓鱼城下。这时四川已大部沦陷,王坚以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他到任后就发动军民重新修缮钓鱼城。钓鱼城周长十余里,山顶地势平旷开阔,上有充足的水源与足够的良田,军民耕战结合而无后顾之虞。
2、蒙古军大举进攻四川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被蒙古军封锁,一直到不了钓鱼城门口。尽管如此,被围困数月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足,守军情绪高涨。1日,南宋守军向城外的蒙古军投掷了两条重15公斤的鲜鱼和100多个蒸面饼,并上书蒙古军,称即使再待10年,蒙古军也攻不下钓鱼城。
3、鱼城之战是宋元战争中防御战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宋朝入侵的时候,因为不能水战还有围困,所以元朝的军队没有办法突破南宋长江的京沪防线,后来四川作为了第二战线,想要占领整个四川领地,后来随着京沪前线达成一个钳形攻势,而一举成名。
4、钓鱼城的历任主将,余阶、王坚、马千、张钰等人,都是军事才能十分卓越的将帅之才、他们不仅对南宋忠心耿耿,而且对于守城防御战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下,元军的攻城图谋才一次次破灭。
5、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钓鱼城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1、钓鱼城之战的结果最直接的就是蒙古军队损失惨重退兵,蒙哥可汗去世。 钓鱼城之战的结果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蒙古在这场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灭掉宋朝的战争全面瓦解,使得宋朝又延续了二十年。负责进攻四川的军队也开始撤退,护送可汗的灵柩返回蒙古。
2、钓鱼城守军在张世杰英勇不屈的精神鼓舞下,继续与元军浴血奋战。 战争结果 元军在钓鱼城中呆了近半年,始终没有攻城,因为蒙古军队的大炮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作用。在这段时间内,钓鱼城的军民们挖了很多的地道,想要把蒙军给炸死。 钓鱼城就这样一直坚守着,没有人投降。后来,元军开始退兵。
3、这一战是我国战事史上着名的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地形优势,坚守城池,顽强抗击,成功击败了蒙古铁骑的围攻。钓鱼城的防御体系作为山城防御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防御战都有着很大影响。
4、七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蒙哥汗逝世。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为什么还遭到世人唾弃?
1、钓鱼城顶住了元朝大军20年猛攻,守将王立遭到世人的唾弃,是因为他身为一城守将却开门投降,被后人认为是叛徒的行为。
2、王立虽然是一个很忠诚的将领,但是他作为一个城市的捍卫者,在最后的关头却向敌人敞开了城门,在世人眼里这就是不忠和背叛。所以后来遭到了世人唾弃。
3、此孤城名曰钓鱼城,1279年的元月,几乎在南宋臣民跳海殉国的同时,钓鱼城守将王立打开城门,蒙古大军开进内城,三十余位钓鱼城守将面向东南,抽出佩剑自刎殉国。南宋之故事,从此结束。回味了南宋亡国之际的悲壮,我们的故事还是从这座钓鱼城说起。
4、然而在传统忠君理念看来,王立身为一城守将却开门降敌,显然有悖于忠君之道,结果他被世人视为“贰臣”和叛徒,遭到世人唾弃。
5、钓鱼城最终的弃守,是一次体面的和平。1279年,蒙哥继任者元世祖忽必烈几乎已经攻占中国全境,但钓鱼城仍在宋军民手中。这时南宋已无力回天,谁都看得出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为避免城中居民百姓受到伤害,守将王立在忽必烈答应不杀城中一人的条件下,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
6、于是,当时的守将王立迫使元朝皇帝忽必烈答应不杀害城中的百姓之后,才打开钓鱼城的城门,投降了元朝,这座顽强的城市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攻破。 这里是南宋的命根子 钓鱼城是南宋与元朝之间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南宋想继续生存的话,一定要守住四川、重庆、合川和钓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