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给各位分享的蒙古为什么不屠钓鱼城方面知识点,其中也会对蒙古为什么没人打进行简单诠释介绍,也许能帮你解决现在面临的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 1、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 2、当年蒙古军队那么强大,却为何没拿下小小的钓鱼城呢?
- 3、钓鱼城为什么是世界唯一没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
- 4、钓鱼城后来被屠城了吗
- 5、忽必烈为何不屠钓鱼城
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要知道,蒙古大军围城攻城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要守住钓鱼城,首先还不在于军队有多能打,而在于粮食、水源能不能支撑的下去。蒙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快速平定南宋。但是,蒙古军经过一番试探和勘察,已经有人发觉钓鱼城不好攻取,术速忽里就建议蒙哥避开这里,迂回夔州(今重庆奉节)直接东下。
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改变先取巴蜀的灭宋战略,重心转向长江中游,到了1268年开启了长达5年的襄阳之战,虽然这一时期钓鱼城也有被攻击,但都是小打小闹,直到1279年所有地区都被蒙古军占领后钓鱼城守将王立才在不可屠城的条件下开城降元。
第二,钓鱼城守军齐心协力。除了钓鱼城的地理优势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钓鱼城的守军们万众一心,正所谓兄弟合心,其利断金,正是因为这些士兵们坚强的斗争信念,还有决心才能让他们与蒙古军队抗争到底,才能坚守了钓鱼城二十年之久。第三,蒙古军队的士气问题。
这是因为钓鱼城内有充足的淡水补给,还有足够的田地能够耕种自足,丝毫不担心被围困。在蒙古大战南宋时期,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一些城池知道蒙古军的威力,看见蒙古军打过来了就直接举白旗投降,但是当蒙古军打钓鱼城的时候却遭到了南宋的顽强抵抗。
宋军之所以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一方面与钓鱼城得天独厚的地利有关;另一方面与守将的能力也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下面我就就这两方面详细分析一下:钓鱼城之战前的形势与准备 战略层面的三道防线 自宋蒙端平开战以来,蒙古军一再深入四川腹地。
但是无敌的蒙古军,却在攻打一个小城时,吃了大亏,这就是钓鱼城。在这里,宋军竟然坚持守城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地垫险要,军民一心。真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率领铁骑四处征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军成了横扫欧亚大陆的无敌军队。
当年蒙古军队那么强大,却为何没拿下小小的钓鱼城呢?
1、原因很多,众说纷纭。按兵法而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必然与偶然性都有。
2、钓鱼城坚固巧妙的城防和地理条件3天气原因4蒙古骑兵不熟悉水战和山城的战斗5蒙哥之死使得他们匆匆撤回【详细资料】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军进逼重庆,在重庆北面的合州钓鱼城下受阻。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遂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
3、四十五年的蒙宋战争中,钓鱼城一共坚守了三十六年,历大小战役二百多次,硬生生将蒙古大军挡在城外,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在钓鱼城下血泪流尽,仍无法越雷池半步,直到南宋彻底灭亡,蒙古军队也没有攻破钓鱼城,孤立无援的钓鱼城,在元朝皇帝忽必烈派人以绝不屠城为保证下,守将王立弃城投降。
4、钓鱼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唯一没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超强的防御体系和理想的地理环境。钓鱼城位于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山势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
5、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在攻城时,被飞石击中,6日后,伤重而死。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爆发激烈内战,南宋暂时解除了亡国危机。
钓鱼城为什么是世界唯一没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
总之,钓鱼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唯一没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钓鱼城的地理环境险峻,防御工事坚固,水源和农田充足,使得它在面对蒙古军队的进攻时,能够坚持抵抗,最终实现了长期坚守的目标。
城内以及周围山麓皆有大片良田利于耕种,水源充足,再加上四川遭受战火,有大批躲避战火的老百姓,进入钓鱼城内,这又为钓鱼城添加了兵员和劳力,为坚守钓鱼城增加了相当大的力量。有吃有喝,自给自足,所以对外援的需求也就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钓鱼城的防御体系固若金汤,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形成了天然的水路屏障,四周的陡峭山脉则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敌人难以轻易攻入。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善,包括城门、城楼和防御工事,使得这个山城成为了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在物资匮乏的战时,南宋军队展现了创新的智慧。
而这也许就是华夏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钓鱼城的坚守,没有挽救南宋的灭亡,这不重要,钓鱼城的坚守,延续的华夏民族斗争的精神和智慧。“鸟之将死,尚有一鸣;国之将亡,尚需一战”,钓鱼城的军民,就是如此。
即使没有粮草输入,城中军民也可在城中耕地、捕鱼以自给自足。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钓鱼城简直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1259年,蒙哥汗的蒙古大军已经席卷全川,各路大军汇集于钓鱼城下,兵力已达10万人之多。而钓鱼城的宋军,不过2万人。
钓鱼城后来被屠城了吗
钓鱼城后来没有被屠城。13世纪,蒙古大军南下灭宋,钓鱼城作为守卫大西南的门户,凭借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和军民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抵御蒙古大军长达36年。蒙哥大汗亲自带队进攻钓鱼城,却被守城士兵砸伤后身亡,其遗嘱新上位大汗必须把钓鱼城屠城。继承汗位的忽必烈先稳固统治、攻打西方小国建立威信,后才决心灭南宋。
钓鱼城之战 1279年,忽必烈承诺不“屠城”后,32位将领拔出佩剑,集体自刎而死,长达36年之久的钓鱼城之战结束。钓鱼城之战,是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斗,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欧洲、非洲,否则蒙古大军将雄视英吉利海峡,乃至渡海夺取英伦三岛,真正“打穿地球”。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降元,以不可杀城中一人的条件,自愿放下武器,终止抵抗,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
忽必烈为何不屠钓鱼城
忽必烈不屠钓鱼城主要有以下原因:承诺因素:忽必烈曾承诺只要守城将士打开城门,就绝不会伤害城中任何一名将士。他在蒙古大军中颇有威望,注重言而有信,宋军将领也了解他这一点。若违背承诺进行屠城,会严重损害他的声誉,不利于日后统治。
忽必烈不屠钓鱼城原因有三点:一,钓鱼城建在山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又有三条江水环绕,使得最厉害的蒙古骑兵在山地中无法使用,而地形的险恶与狭窄,又让蒙军无法大规模攻城,只能一波又一波的发动攻势,这为守城的宋军减轻了压力。
所以,钓鱼城是唯一没有因为抵抗而被蒙军屠城的地方,其军民的抗战精神令人敬佩。
古有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南宋钓鱼城被攻36年依旧没有攻破,那是因为钓鱼城不仅占有地理位置优越性,还有城中四季五谷丰收,根本不愁吃以及等待城内将士百姓一同齐心协力的对抗。最后的蒙古骑兵,成为了忽必烈的部队。
此外,钓鱼城保卫战的胜利,同样保护了许多宋朝百姓的性命。相比嗜杀成性的蒙哥汗,倾心汉文化的忽必烈更加文明。因此,忽必烈改变了传统的屠戮政策,不再滥杀无辜。1276年,南宋灭亡时,元军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杀戮。可以说,钓鱼城为数以千万计的南宋百姓赢得了时间,终于等到了蒙古帝国的文明化。